第31章 瞎说什么大实话(1 / 2)

31.

秦始皇帝政:……

真大可不必,也就园圃里折一枝花罢了,怎么就涉及违律了呢。

王翦对此无言以对,他家陛下兴致勃勃满长安宫转悠,就挑了这么支花枝子。

“不是?先时颂文也就罢了,秦始皇富有天下,怎么好意思就送这么一枝花?所以到底怎么和女士终南联系啊……”这是坚决不承认自己酸了的猪猪陛下。

“秦王嬴政果真是吝啬寡恩的人啊,天幕如此阿谀讨好,也不过得了个破花烂草,竟连些上得台面的赏赐都不肯。”这是心酸没酸不知道但脑子一定已经酸腐发臭了的某些朝代文臣。

【好了我们继续今天的话题。

“大一统”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直观的政令政|策,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它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就像始皇从没有下过任何一个政令说其为“大一统”,但是他所作所为,那些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使得军事强大、经济强盛、人民富强的行为,难道不是事实上构成了这一思想吗?

我们所熟知的郡县制,文化上的书同文车同轨、亦或者经济上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正是这些,构成了我们的“大一统”,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

历朝历代,无论我们如何的嬗变分合,总有人保持着对“统一”的向往,并且为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中国,自古便是一体,往后也必须为一体。

正是这一股子信念,支撑着我们走过了荒唐的南北朝,走过了混乱的五代十国,更支撑着我们走过了1840之后百余年的神州陆沉。

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享受着其遗泽——七十多年前蒋该死窃据台澎,以阿美莉卡为首的西方势力意图蛊惑其独立建国,向来视家国大义为无物的蒋该死也对此断然拒绝。

嗯,这倒成了他此生少有值得说道的功绩了。堪称顶级地狱笑话。】

——————

“统一啊……”有人念叨着这一句,举目遥望北方的天际。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何日才能见王师北定中原呢?

有人自西北望向大海的方向,最后目光却落在了一省之隔的渝州。“台……澎湖么?”

——————

一个锈迹斑斑的方升静静地浮在天幕中央。

【商鞅方升,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名战国商鞅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0.69千克。据其侧壁铭文记载,商鞅将此器容量定为一升,并以此为标准,统一了秦国的量器。

而这个小小的方升,似乎成为了秦国的传国之宝,一直沿用到了始皇时期。在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又以这个方升为标准,统一了全国的量器。】

随着古朴的铜器慢慢旋转,天幕上浮现出几行字来。

“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秦公与大良造同时念着上面熟悉的文字,面露笑容相对一揖。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隗壮看着刚写下的字迹,与搭档相视一笑,两人朝上首拜下。

嬴政揖手回礼。

【研究度量衡史,我们都会知道统一的重要性。在中国度量衡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统一:第一次是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国以后.

第二次是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以后.第三次是在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 |华 |民 |国”以后。

这三次统一度量衡,其目的都是相同的,但三次统一前的时代背景不同;政治形式不同;度量衡混乱情况也不相同。这三次统一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极其巧妙方法,却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能不让人叹服和钦佩,也成为世界度量衡史上的典范。

不过相比始皇统一度量衡这一几乎人尽皆知的历史大事件,另外两次冷门到了我如果不是为了这期内容专门查资料都不知道的地步。】

——————

“封建王朝?”秦廷君臣多少有些疑惑。封建者,分封建国也,秦灭六国废分封设郡县,已然是“推翻”了“封建王朝”,后世怎的又有此举?

“莫是后世重启封国?”

“这……不能吧……”

“怎么不能,女士终南先时还说先有那什么西晋的司马氏分封导致八王之乱引发五胡乱华,后有李氏太宗欲行分封被群臣劝阻呐。”

“是极是极,还有那朱氏明国分封诸皇子为藩,女士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