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 上计(1 / 3)

如今在咸阳之外,都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咸阳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这原本是姜珂当年筑琉璃台招贤时随口玩梗说得一句话,结果被旁人了听去,听了也就罢了,偏生这人还真就对这句话拍案叫绝,且深信不疑,一来一去的就传扬了出去,刚开始只是在秦国内部流传,直到后来荀子入秦,这句话就像是雨后的春笋瞬间蔓延到整个六国。

在秦国,你根本不用担心自己太过有才华功高震主,相反最好担心一下自己才华不够年末上计考核不合格,得了个“殿”级,到时可是会被扣工资罚皮甲的。

没办法,老祖宗们的生活也没现代人想得那样悠闲,秦国人也是一辈子都在考核。

即使姜珂给嬴政交上来了一沓子“才”务报告,他也依旧没忘记自己曾经说过要让姜珂来帮他处理政务的话。

于是就这样,朝会一结束,姜珂就被嬴政带到了殿中帮他处理政务。

说是处理政务,但就凭嬴政这个工作狂性格,其实大部分政务都还是他自己处理的,姜珂手中的都是一些她分内之事。

嬴政身旁伺候的寺人名为孟羊,四十来岁,面目和善,自当年嬴政被立为太子时就一直跟在身旁伺候,相当于接替了历史上赵高的活计,一人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例如孟羊虽然字写得没有赵高好看,但精神和心理这两方面要比赵高正常的多。

面对姜珂时,孟羊总是笑容可掬,恭敬有礼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谄媚,此次见到姜珂,孟羊只觉得她身上有数不尽的飞扬之气,步伐轻快,朝气蓬勃,一双黑白分明的杏眼,亮晶晶的,里面流转着漂亮璀璨的光华。

孟羊心想,年轻人可真有活力啊。

然而这份活力只停留在走到书桌前,坐到座椅上的那一刻,姜珂眼睛里的光一下子就消失了。

过了才不到半个时辰,姜珂从文书中抬头摸鱼,偶然间和孟羊撞了视线,孟羊立刻低头躲避。

姜内史她……怎么突然间变得这么憔悴?

朝气蓬勃爆改生无可恋,孟羊却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儿,这世上除了大王,谁处理政务时会真正开心快乐啊!?

这样想着,孟羊又重新为嬴政和姜珂添上热茶。

姜珂喝了一口茶,有点烫,但挺好喝。

再看一眼大王,高鼻梁,长眉深目,挺帅的。

角落里那枚雀柄烛台,一只栩栩如生的雀鸟正在琢着台盘边缘,金闪闪的,可真精致啊。

除了政务,其它的都有趣。

姜珂还没从那天曲水流觞的快乐里走出来,人在殿中,心却飞向远方,胡乱想这件烛台放到现代,战国时期的古董,那不得卖个一千来万?

“你在看什么?”嬴政看她对着个烛台愣神发呆,于是问道。

姜珂如实回答:“看烛台。”

烛台有什么好看的?

“看出来什么感触了吗?”

姜珂:“只是单

纯的认为烛台好看。”

随后她又问道:“大王你的宫殿建造如何了?”

嬴政有点收集癖,自他开始攻打六国后,每灭一个国家,除了将这个国家的奇珍异宝收到咸阳库中,还会在咸阳各处建造等比例的六国宫殿,例如韩国的鸿台宫,桑林苑,赵国的龙台,魏国的漳宫等。

有几个博士上书认为建宫殿耗费钱财,对此,姜珂倒是没劝,她感觉作为嬴政的爱好之一,要是不建宫殿那才不符合人设,反正劝也劝不动,有那劝的功夫,她这个经济大臣还不如再琢磨琢磨如何多赚点钱,多产点粮,努力做到让徭役们建造宫殿时能吃饱穿暖,增加就业岗位。

开源不节流。

“你指哪座?”

姜珂:“魏国那座。”

嬴政:“还未动工。”

姜珂:“大王。”

“何事?”

“那几朵天竺牡丹最近如何?”

“在御花园里,已经开花了,你离开时可以自己去看。”

姜珂又问了一堆问题,嬴政意识到她这是在没话找话,非要尬聊,消磨时间,于是吩咐道:“孟羊。”

“喏。”

“给姜卿送来两碟糕点。”

闻言,姜珂只好讪讪闭嘴,不再摸鱼,认真工作起来。

年末,正是秦国朝堂一年中最忙的时间,除了定期的考核,秦国官吏每到年末还要进行一次大考,名为“计考”。

所谓计考,就是各里,乡,县中的官吏将所管辖名下这一年的人口,税收,田亩,牲畜等数据资料汇编成册,层层上报,递交给郡里的“上计吏”核验,郡中核验无误后,再将这些上计簿送往咸阳,交给治粟内史统一整理,做工作报告,姜珂做完的工作报告还要再交给御使大夫审核,确定这一切全部没有问题后,才会由嬴政亲自到现场进行“受计”,对各处的资料数据进行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