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坦克对战机(1 / 2)

第115章坦克对战机

而随着这三辆战机的距离越来越近,刘秀也是看清楚这三架战机是什么战机了。

没错这三架战机就是大名鼎鼎的一式战机全名也叫中岛一式战机。

一式战斗机是中岛飞机公司于三七年十二月在小鬼子陆軍的指示下开发的单发单座战斗机。用于取代九七式战斗机。其要求该机的最大速度达到五百公里每小时,并能够在五分钟内爬升至五千米高度,续航距离必须在八百公里以上,武器则为两挺七点七毫米机枪。

除此以外,新飞机必须拥有等同于九七式战斗机的优异机动性。中岛任命由小山悌所领导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在机体的整体设计上除了加入了可收放式起落架设计以外,基本结构大多与九七式战斗机相同,因此开发进度还算顺利,第一架原型机于三八年十二月进行首次试飞。

这是小鬼子的陆軍第一架配备可收缩起落架,可是这项设计也遭致许多飞行员的批评;不过在测试的结果表现出一式战斗机的续航力以及最高速度比九七式战斗机来的优秀,但是在回转性上比九七式来的差,测试结果出来之后陆军对此机型还算满意并下令量产,不过也下达了换装更高出力发动机的改良型开发命令。

设计初期,由于陆軍要求不合理以致于中岛在开发此机型过度将机体轻量化以达到陆军之要求性能水平,导致在原型机试飞时发生了空中解体的惨剧,由于在解体前有零战原型机在空中解体的前例,联带的让陆軍对一式的不信任,将其配发时间延后要求其对机体结构加强。

但因为此次意外之后小鬼子陆軍对隼的性能要求回归合理面,不再一昧追求机体性能指标,而回归要求机体的稳定性为主。

此机也是小鬼子战机中第一种装备防弹装甲及自封油箱之机种。

当第二次大战爆发之际,一式陆战是小鬼子陆軍最重要的战斗机,足迹遍及所有小鬼子陆軍涉及的战区,也是盟军经常碰上的对手。由于在外型上与三菱的零式战机相近,很多盟军飞行员的作战纪录其实是遭遇一式陆战,而非零式战斗机。大战末期一式陆战除了担任第二线的任务之外,也参与神风特攻队的自杀任务。

当然中岛一式战机随着战争的进行也进行了一些改动,因此也分为了大致四个型号。

一型

ha-25型引擎装备的早期生产型。武装再试作型以及初期生产型上为2挺77机枪、之后换装为77机枪1门 127机枪一门。在生产时自封油箱设计为可以耐77机枪的攻击。

二型

一式战斗机生产最多的型号。主要与一型的差别为机身结构强化、换装ha-115式引擎、将主翼切短30厘米、螺旋桨由二叶换装为三叶螺旋桨。武装换装为127机枪两门、自封油箱加强为可抗127机炮攻击、并在驾驶舱后方加装防127机枪子弹攻击之装甲板。由于生产时间的不同因此机首的造型以及冷却器排气口的位置都有些微差异。

三型

换装为加装甲醇水注入装置之ha-115-2发动机之一式战斗机最后量产型。武装与防弹装备与二型相同。中岛飞机公司进行试制,实际量产为立川飞机公司。在此型的小改版上有武装强化为20机炮2挺的试作型。不过从一式战斗机二型后期开始不断增加的装备使得机身空重直线上升,到最后隼已经脱离了一开始设计时的“轻型战斗机“设定

四型

换装为加装甲醇水注入装置之ha-112-2发动机并将机体部份改变成木制结构;不过此种机型还在设计图阶段计划便终止。

不同于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机是专门为航母起降研制的,一式战机则是为陆航兵研制的是属于小鬼子的陆兵管理。

而且其主要还是用于刘秀这边的战场,而这边战场上并没有像样的战斗机与之对抗,所以自然也没有和零式一样获得空中打火机的外号当然这也于一式战机有装甲和自封油箱有关。

这种一式战机的生产数量直接达到了五千七百五十一架,这样的生产数量也只是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机的一半。

其性能也和零式战机有所差距,因为其最快速度只有四百九十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两千公里,武器则是十二点七毫米机枪两挺,并且还可以外挂两枚六十千克重的航弹。

而零式战机最大速度则是可以达到五百三十三千米每小时,并且最大航程也能达到三千三百公里。

当然和一式战机最大的区别还是火力系统,零式战机使用了两门二十毫米机炮和七点七毫米的机枪,因此在火力上自然是远超一式战机,并且还能外挂六十千克的航弹。

当然这边正在爬上倒塌城墙准备离开的九七式坦克也是看到了三架向着他们直飞过来的一式战机。

不过让刘秀没有想到的是此时三辆坦克却是停了下来,然后居然借着坦克爬坡的角度把四十七毫米的坦克炮瞄准了正在飞过来的一式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