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所谓三老(1 / 2)

捡漏直播间 八宝琉璃 1043 字 1个月前

听说,黄师傅一直以来也没有结婚。张通忽然真相了,黄师傅这是在玩暗恋呢。

赵师傅引荐:“这是我们新认识的小兄弟张通,不要看他年轻,本事很了得,今天就是他找你有事。”

张通赶忙道:“晚辈见过阮师傅,冒然拜访,打扰了。”

阮师傅还了一礼,细细的打量张通,须臾,就笑了:“是个沉稳人,你找我是要定制扇子吗?”

进了杨岛,碰见的都是开门见山的人。

张通道是,又赶忙解释道:“晚辈找阮师傅其实是两件事,一是想给家里人准备扇子当礼物,二是容晚辈先问上一句,前辈可是愿意倾尽心血,把毕生所学尽数展现?”

赵师傅带着张通找来,阮师傅就知道他们是来求扇子,这不奇怪,令人惊讶的是这年轻人居然想要她的全部心血结晶。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阮师傅皱眉,带着无声的威压,她虽是女子,却出身不俗,再加上自身积累,自有一番气韵。

“晚辈知道这么说是很唐突,阮师傅不相信我也正常,只是晚辈开了最好的玉石,在国内又请了厉老做总设计师,在杨岛又托了赵师傅帮忙操刀。

我想做的是无上的精品,真正的艺术品,这一方面不考虑成本,另一方面,晚辈还想做平民的精品,让每一个普通人都买得起的国粹。

今天来找前辈,也是这样的原因。”

做艺术品,尤其是精致绝伦的艺术品,往往造价甚高,普通大众很难真正体会到国粹精华,也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传承,所以张通一开始就做了两手准备。

奢侈品,他要做,平民亲品,他也要做。

阮师傅不禁有些动容,叹了口气道:“扇子,最开始就是让人在天热的时候,拿来送凉,不是什么太娇贵的东西,只是后来渐渐发展,除了扇风,也能体现男女仪态,附庸风雅,大俗大雅都是扇子。”

这是认可张通的想法,不过阮师傅话锋一转,又道:“只是说大话容易,这事办起来可是真难。”

不用阮师傅说,就可以想象到此事难度,不说别的,自古以来艺术品,从来就是烧钱的产物,而张通不是做一两件烧钱的东西。

“关于第二件事,您现在不用给我答复,我会让您看到我的诚意。”张通也不勉强,毕竟那是阮师傅的毕生心血。

双方都把话说得清楚透彻

,都很敞亮,接下来,张通把带来的礼物都拿出来。

大红袍鸡血石印鉴、雪烟绫、迦南手串。

“还有一匹桑蚕丝,稍后会送到您府上。”

这一次,张通真的是下了血本了,不说别的,真正的桑蚕丝只能手工织出,市面上很难见到,更何况张通这么大手笔,直接拿出一整匹。

阮师傅刚开始没说话,只是邀请他们留下来吃午饭,喝了两杯酒,开心了:“小伙子,你想要几把扇子,随便说,我优先给你做出来。”

张通举着酒杯,一时没反应过来,黄师傅碰了碰他道:“她这是很喜欢你送的礼物。”

所以,投桃报李来了。

在阮师傅那里,张通学到了不少,华夏的扇子文化想当迷人,不说别的,就只是双面绣,依旧迷人的不可思议。

晚上,张通也没闲着,带着全家人去了杨老师家里。

还有场接风宴等着他。

张通爸妈每次感觉自己已经见过世面,轻易不会一惊一乍,从杨老师家回去后,还是忍不住在一旁惊叹。

“这位杨老师家里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这么有钱?他们家住得这是宫殿吧?”

“岂止是宫殿,我看那些摆件

都是真金白银。”

夫妻两个再回头看看二毛,颇觉得不可思议。

“儿子,二毛真的是杨老师的儿子吗?不都说富二代都很纨绔嚣张?”

二毛分明亲切的像是邻居家的孩子。

张通有些嘴抽,关于二毛的问题,杨老师都经常怀疑,无奈有次,张通看见了杨老师年轻时的照片,简直是和二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事实太具有说服力,杨老师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杨老师那样的人,温和有礼,能养出二毛这样的好孩子也很正常。”

和爸爸妈妈聊天有一个好处,他们会自问自答。

“不过儿子,你到底是怎么认识杨老师的?”

这点,张通老爸最是好奇,吃饭时,杨老师分明是把张通当成小兄弟一样亲近,对他还带着尊重。

张通爸爸当时有点尴尬,毕竟他其实比杨老师年龄还小点儿。

分明不久前,儿子还是个需要家里人接济才能买得起泡面的小子,怎么突然之间摇身一变,好像成为大人物了?

“我忽然很怀疑,你小子是不是我儿子。”张通老爸抹着下巴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