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宦官干政(1 / 2)

知上意者,可腾达。陈琳无异于是懂君心的,懂得帝王君心,方能得到宠信。大内总管,服侍两代帝王,绝无仅有。

当然,你懂得帝王之心,并不是让你口无遮拦。如杨修这般,那就是找死了。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知道什么装作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就大了。

这些都是为人处世的道理,陈琳在宫中这么多年。服侍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这两个帝王的不同之处。

赵佶文人气息更为浓厚一些,虽然昏庸却不会摇摆不定。赵桓则不一样,赵桓文学气质是比不上老爹的。可赵桓的性格反复无常,和赵佶又自不同。不管怎么样,两个人都算不上明君这是一定的。

这样的君王,如果有忠臣辅佐,或许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可若是奸臣当道,那可就是祸国殃民了。

当然赵桓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在知错能改上面,做的还算不错。

他知道自己愧对皇后,愧对朱玉平。但身为一个帝王,又绝不可能去认错。陈琳的指点,犹如醍醐灌顶。

宠幸皇后,所以宠幸这个败家子朱玉平。想要得到皇后的原谅,必须从这个败家子入手。

这次,赵桓摆驾端福宫的时候,气氛明显就不一样了。

皇后朱琏还是一般的客气,赵桓却没有了先前的尴尬。

“皇后,朕想出宫。”

朱琏在刺绣,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陛下小心。”

她没有问你出宫去哪里,也没有问你去做什么。这让赵桓,心里又不太是滋味了。

赵桓:“朕想去城北看看。”

朱琏:“嗯。”

赵桓:“玉平这孩子说,城北做的还不错。尤其是,那些粮食。”

朱琏:“嗯。”

“皇后和朕一起去看看吧。”

朱琏沉默,赵桓给陈琳使了个眼色。

一旁的陈琳轻咳一声,抱着拂尘施了一礼:“娘娘,小国舅一直在城北挂念着娘娘。这些日子小国舅忙于城北的事物,也没来宫内给娘娘请安。皇后娘娘,此次官家御驾城北,娘娘不如一起同行吧。一来看看小国舅,二来城北的百姓们感恩圣意,也让哪里的百姓们沐浴皇恩浩荡。”

还是陈琳会说话,话题这么一说。皇后朱琏的脸色,便缓和了许多。

“玉平这孩子,着实是受了不少的苦。我这个做姐姐的,也没能保护好他。这孩子自幼命苦,只不过是性子执拗了些,有些人便看不过了。”朱琏的语气虽然依旧,却不似先前的冰冷。

赵桓一看有破冰的迹象,慌忙陪着笑:“甚是甚是,皇后此言甚是。朕自觉也愧对这孩子,不若咱们一道儿同行。皇后也没去过城北吧,咱们去看看这孩子做的如何。”

朱琏并没有说话,一旁的陈琳见机行事,慌忙对赵桓笑着说道:“官家,皇后娘娘这是答应了。奴婢这便去准备,咱们明日便能抵达城北。”

其实朱琏并没有答应,她只是在犹豫。然而,陈琳的这番话,使得朱琏也不好再拒绝。

赵桓内心是惊喜的,尤其是对于陈琳的表现,他非常的满意。

“啊哈,皇后既然答应了,陈琳啊,传朕旨意,摆驾皇恩县。”

这次皇帝出巡,赵桓反倒是没有那么畏惧了。赵桓本以为自己会非常惧怕。尤其是,被铁匠李行刺之后。

谁知,这次赵桓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害怕。反倒是,非常的安心。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

“官家,咱们此次出巡城北。奴婢以为,还是不要让步军司的焦长林护卫了吧。”文德殿,陈琳进言。

赵桓一怔:“为何?”

陈琳犹豫了一下:“焦长林虽说是掌管步军司,遇到临敌之事,却缺乏经验。”

赵桓“嗯”了一声,陈琳说的没有错。作为皇帝的护卫军队,必须有临敌应变的能力。

这一点上,焦长林确实是不行。若是再遇到皇帝遇刺的情况,作为皇帝的护卫没有临敌应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

“那,你可有合适的人选?”赵桓问。

“殿前司的韩世忠,奴婢斗胆,此人可堪大任。”

赵桓皱了皱眉头:“陈琳啊,你素来不干涉政务。太祖太宗也曾有遗诏,禁止宦官干政。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禁止宦官干政,这是历朝历代帝王最忌讳的事。要知道,宦官干政的下场,可以亡掉一个国家的。

宦官身居皇帝身边,具有与皇帝直接接触、掌握机密和权力的特殊地位,一些宦官利用这个特殊地位,通过收买皇帝、控制朝政等手段,从而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

一些皇帝晚年年迈,不善政事,宦官则可以趁机干预国家政治,对朝廷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宦官不属于士族,没有世代相传的势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服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