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一宁的故事(2 / 2)

寒门仕途 骏命不易 1073 字 1个月前

“我学的是经济,就分到了商粮局,因为公务员是逢进必考,所以给的事业编制,2年后提副科就可以解决公务员身份。结果县里不守承诺,2年后说没有合适的位置,只让我等。”

“引进时都签了协议的,这样没有契约精神政府,我何必为了每月几千块钱妥协呢,当时我就提出了辞职。在辞职的逼迫下,他们又承诺1年内肯定给我解决,后来就阴差阳错调到园区来了。”

林方政也算是听明白了,这样的人才引进近几年搞得非常火热,1大笔安家费不说,有的地方清北博士甚至直接给副县长。前些年刚兴起的时候,大多数地方还是能按承诺兑现的。后面发现引进的人才存在水土不服、朝秦暮楚、本地干部反对的种种因素,这些人才又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治理地方根本无从着手,对于地方发展助力实在不大,又玩不转了。

结果领导1换,当初承诺就成了1张废纸,于是又出现1大波人才离职潮,毕竟人家那么高的人才,要不是为了那领导岗位,真没必要来到这些个偏远地区拿死工资。

只是岳山当初为什么只面向清北大学引进,这个操作让人迷惑,估计是时任领导1拍脑袋“既然搞引进,咱们就引进最高学府的”,结果变成无人问津。

这几年也就没再听说岳山搞人才引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