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郑和下西洋(6)(1 / 1)

书接上回,郑和在龙庆大帝的支持下已经对大明以外的海域进行了五次的探索,而大明龙庆皇帝仍然感觉还不够满足,让郑和的宝船队进行第五次远洋出海,继续看看大明以外的世界。

郑和也在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开始了他浩浩荡荡的第六次航海之旅,这一次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自己也想在有生之年好好看看这大千世界。因为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而龙庆大帝也刚过不惑之年而已!所以啊,陛下有的是时间,做臣子的能被皇帝陛下如此礼遇,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里借诸葛孔明的出师表聊表此时此刻郑和的心情!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这是当年诸葛武侯的出师表,此时此刻的郑和也是如此,龙庆大帝见他有此决心,很是高兴。大明宝船队又一次杨帆远航了,这一次又会发生什么新鲜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由于要向外邦证明我国家强盛,固龙庆大帝朱标要阅兵,龙庆大帝朱标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共调集军队10万人,持续了近1个月。以火枪为主的神机营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明朝“神机营”的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安南铳(抬枪)、“一窝蜂”(火箭炮)、“火龙车”(火焰喷射器)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这也是为船队树立威望,更好的完成巡游任务。

郑和船队第六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这次下西洋主要去了爪哇国、三佛齐国、苏门答腊国、占城国、柯枝国、苏禄国、锡兰山国、暹罗国、忽鲁谟斯国、阿丹国、卜刺哇国、木骨都束国、满刺国、锡兰山国。这次龙庆大帝的目的就是让他把这些使臣安全的送到家跟第四次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把任务完成后就回国了。

龙庆大帝给他搞了一次盛大的欢迎仪式,还亲自拉着他的手对群说道:谁说航海事业百害无一利的!在朕看来是百利而无一害啊!我的郑爱卿党的首功,开远洋贸易之先河啊。郑和用实际行动堵住了悠悠众口啊。

下一集,郑和下西洋第七次,也是结尾。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