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科举制,千古功德(1 / 2)

“先生您说什么?”杨广不可置信地看着莫晨。

什么叫做唯有读书人不能骂他?

自古以来,读书人可都是最惹人厌烦,以及最缠人的那伙人。

他们虽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凭一张嘴,一杆笔,便能够搅动天下风云!

便是杨广对他们这些人也是感到头痛不已。

历代皇朝,要说帝王们最怕的是什么。

除了那些反贼乱臣,就属那些读书人了。

杨广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容易遭人唾骂。

那些个泥腿子们碍于文化有限,骂出来的东西对于隋炀帝伤害实在有限。

但是那些读书人们,一个个的可谓是唇枪舌剑!将他骂得是一无是处。

尤其是那些执掌史书的史官们,若是得罪了他们,少不了要在书中批你几句!

在他看来,自己后世的骂名也少不了这些读书人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这些读书人有文化、有抱负、有追求。

他们骂起自己来,杨广有时甚至觉得还可以接受。

可是莫晨此际却说,这天下唯有读书人不能骂他?

这究竟是为何?

“大隋先皇兴科举,而陛下开进士。”

“只此一功,这全天下的士子就得感谢您。”

“您说,他们还有什么骂您的道理?”

莫晨神神秘秘地说道。

“请先生为朕解惑。”

杨广拱手拜道。

他此时很是疑惑,这光后世读书人不能骂他什

么事?

“陛下,那我就直言了。”

“一如陛下下令开凿的这滚滚运河,一同流传千年”

“后世至今还在沿用的制度,便是陛下所创的科举进士了。”

“这个世界上,能够撑过千年的事物有很多。”

“但能够撑过千年的制度却很少。”

“据晚辈所知,后世至今还在沿用的制度,也就始皇帝当年所创的郡县制以及陛下您的科举制了。”

“除此之外,别的制度或有继承,但都早已失了本真。”

杨广闻言,不免又是一惊。

自己所创的进士科,竟然延续了千年之久?

后世之人还在沿用朕所创造的制度?

这还不是最让他震惊的一点。

真正让他兴奋的,还是莫晨将其与始皇帝相比较,那可是祖龙皇帝啊!

如果说之前莫晨将他与禹共论功,让他感到无上荣耀的话。

此时与始皇帝的比较,则让他产生了无穷的斗志。

自己和他的年代说起来,也差不了很远!

而千载华夏史,唯有郡县制与科举制保留下来!

照这么说的话,自己和祖龙比,也没啥两样嘛。

就这么想着,杨广是越发喜形于色了。

莫晨看着他这副表情,立马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咳咳,陛下!”

“先生您接着说!”杨广也是发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拱手致歉。

“陛下开进士科,纳天下之才子,聚四海之贤达!”

实在是功在千秋!”

“科举制对于华夏的发展而言,那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陛下,您可看好了。”

随着莫晨的话音落下,周围的场景飞速变化。

只不过几秒钟的功夫,杨广两人便已经来到了一处庭院当中。

庭院中央,有一栋修得非常气派的建筑。

“这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就在杨广疑惑之际,耳边突闻朗朗读书声。

他快步来到宅子窗边一看。

只见里面是正在温读孔孟之言的学子们。

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一看就是世家贵族的后代。

“看这建筑和服饰,这里是汉代的太学学宫?”

杨广看着眼前的一切反应过来。

作为帝王他还是见多识广,很快他便知晓自己来到了何处。

没过一会儿,那群学子便站起身来,成群结队地走出教室。

他们像没看到二人一样,出了门后便自顾自地向着前面走去。

在他们的面前,便是未央宫,便是大汉的朝堂。

随着他们步伐的不断前进,场景再变。

只见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体,而他们身上的学服也渐渐变成了官袍。

最终,他们走进了那象征着大汉权力顶峰的未央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