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种出棉花(1 / 2)

当日子跨进七月,海棠早也关注,晚也关注的棉球,终于在她的注视之下,咧开了嘴巴,露出洁白的棉絮。

有一颗就有两颗,一颗跟一颗的,很快几十根棉花树上就成了洁白一片,远远望去,就像是雪点缀在绿叶中间,煞是喜人。

海棠叫来家里人,一个个见了都啧啧称奇。

“海棠啊,这是什么东西?怎么白的跟雪一样呢?”胡氏首先好奇的问。

海棠抓起一朵咧开嘴的褐色果实,用指尖一捻,那雪白的棉花就被摘了下来。

“我在书里看到过,说这个叫棉花,棉絮可以纺成棉布,做成衣服穿在身上又透气又舒服,比麻布葛布好多了。

还能充在被子里,夹袄里,又软和又保暖抗寒。”

“当真?有这么好?”沈高山一脸的不可置信。

“当然了。不信祖父你摸摸,是不是暄软的?”海棠把那瓣棉花放到沈高山手上。

大家伙都凑过来,好奇的摸摸。

海棠心里好笑:“咱们把它们全摘了吧,也不用如此小心翼翼,这个东西扯不坏的,只注意别把茎杆扯断就好了。”

沈满仓立刻应了声,跑回家拿桃篮。

几人七手八脚,就三十根棉花树,一会就全摘下来。

看着满满一桃篮棉花,众人无不诧异。

海棠在心里默默算了下,苏奶奶给了自己两包种子,自己种的时候粗略数了下,一包里大概有二十多颗。

四十多颗,发了30根芽儿,后来又生虫子死掉两根,28根棉树,一根上结了五六个棉桃,加起来就收了一桃篮。

而且据海棠前世的记忆,一般的棉树都可以收两茬。

于是海棠指着棉树上的小花苞故作惊讶的说:“呀,怎么还有花苞,莫不是还会长棉球吧。”

沈高山也凑上前看了看,好一会才给出结论:“嗯,看着像是,等几天就知道了。”

胡氏摸摸桃篮里的棉花:“这可真是好东西,苏老夫人可是给咱们海棠找了个宝贝啊!”

罗氏也跟着附和:“谁说不是呢!”

沈高山也忍不住感叹:“就这二十多根小树,竟收了这么多棉花,好啊,这可是高产啊!简直要比粮食的产量还高了。可惜这不是粮食。”

沈满房听了这话却是笑说:“爹,这棉花你不必担心,这么好东西肯定能卖,而且价格还不低呢,卖了钱不就能够买粮食了。”

沈高山不知想到什么,脸色一变,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这东西咱还不能卖。老大,你赶紧,去城里把你温叔请来,快去。”

沈满房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家爹这是咋了?

海棠心里有隐隐猜测。

回到家,海棠交代祖母和娘亲:“祖母,把这里头的棉籽剥下来,咱们晚上再找个地方,把这棉籽种下,过三四个月又能收了。”

胡氏对小孙女的话可是深信不疑:“好,祖母省得了,你去玩吧。”

沈满仓却在一旁问:“海棠,现在种天气这么热,不怕长不好吗?”

海棠信口胡诌:“书上说了,这棉花是喜阳耐旱的,只要不是天上两个太阳,它保管长的更快,更好。”

沈满仓点头,嘴里小声嘀咕:“怪道都说要多读点书,读书了就是不一样,懂得多。”

海棠在一旁捂嘴偷偷笑,书上有没有我也不知道!

蹦蹦跳跳进到里屋,沈高山正坐在床边的桌子上出神。

“祖父,你是不是不想我们家独种棉花?”

沈高山神色变得温和起来,拉过海棠坐在自己膝盖上,摸摸海棠的包包头,海棠无语望天,怎么这些人都喜欢摸她的头啊,摸得她都要长不高了。

“海棠,这棉花说不定是我大高朝唯一一份,你想想看,咱们这的人需要棉花,别的地方的人肯定也需要,甚至比我们更需要。

这棉花是改变民众生活的好东西,我们发现棉花,种出棉花,也是好事,是天大的功劳,可是咱们家微小,只是个小小村民,咱们接不起那么大的功劳,到时候功劳不说,可能还物极必反,我说的话,你能懂吗?”

海棠也正了正神色:“祖父,我懂!所谓树大招风,咱们家一个普通农家,已经太惹眼了,不是别人知道我们同苏府关系匪浅,恐怕早已遭了多少次麻烦了,若在弄出个可能上达天听的功劳,反而不是好事,会弄巧成拙。”

沈高山见海棠听懂了,也非常高兴,扯开嘴角笑了笑。

海棠顿时觉得屋里的低气压似乎散了不少。

“等你温爷爷来了,我们再商量商量,也许可能没有那么糟糕。”

海棠当然知道这是祖父在安慰她,怕她因为要把好不容易种出来的棉花拱手让人失落呢。

于是海棠也扯开嘴角,对着自家祖父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