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咱闺女比你强多了(1 / 2)

近几日,南直隶的雨势稍减。

至中秋时,雨水终于停歇。

洪武二十四年秋闱乡试恰逢八月十五结束,同一天,占城国使臣到达应天府,请求成为明朝的附庸国并呈交国书。

朱元璋下令由吏部尚书詹徽负责接待。

八月十六晚,应天府街头巷尾灯火辉煌,一片喜庆景象。

朱怀颇感无奈,本来计划在家过中秋节,却被老爷子硬拉出来逛街。

年逾六旬的人了,行事竟如同孩童一般,朱怀也感到颇为无语。

老爷子笑盈盈地告诉朱怀,这不是闲逛,而是观察世间百态,体察百姓的生活状况。

“小子,仔细看,用心学,这对你的将来大有益处。”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

朱怀只好随口应承:“好的,明白了。”

而旁边的赵檀儿,此时脸上洋溢着极度的激动与兴奋,面对热闹非凡的人群,快乐得几乎快要失控。

“你看,咱闺女比你强多了。”

赵檀儿含笑轻挽着老爷子的手臂,欢悦地道:“我爹就要来应天府了。”

言毕,她又悄悄瞥了朱怀一眼。

朱元璋的笑容更加灿烂:“没错,你爹要来应天了,寿州府的困境已过,你夫婿是不是很能干?”

赵檀儿顿时面颊泛红,娇嗔道:“老爷子,你说什么呢!哎哎,那里有灯谜,我们过去瞧瞧吧!”

朱元璋心中暗想:这丫头,转移话题也太快了吧!

朱怀无可奈何,只得跟随朱元璋和赵檀儿来到一处灯谜场地。

只见朱元璋身着布衣,趿拉着布鞋,就像个普通的老者,走到灯谜摊前,随意问道:“姑娘,这灯谜怎么个猜法?”

摊主是一位看上去约摸四十岁的妇人,乍一听被人唤作“姑娘”,颇感不适,但见朱元璋年岁已高,也就释然,她微笑着回应:“老爷子,我们这灯谜便宜得很,三个铜板猜一次。”

朱元璋瞪圆了眼:“这也叫便宜?一个大肉包才一个铜板!”

朱怀赶忙打圆场,拽了拽朱元璋:“爷爷,这文化活动,都是精细活儿,自然都显得贵些。”

朱怀对摊主赔笑解释:“您别跟我爷爷计较,老人家都把钱看得紧。”

摊主笑了笑表示不在意。

朱元璋仍然觉得猜灯谜花费太高,连连摇头:“不猜了,不猜了,浪费三个铜板。”

摊主笑盈盈地劝道:“老爷子您误会了,猜中了还有奖品呢,绝不会让您吃亏的。”

朱元璋听闻有奖品,顿时提起了兴趣:“原来还有这规矩,那有什么奖品?”

摊主妇人答道:“这些布娃娃、碟装菜肴,猜对一个,任您挑选。”

朱元璋紧接着追问:“那字谜难不难猜?”

摊主妇人一时语塞,思索了一下说:“这……”

周围聚拢的读书人开始不耐烦起来,纷纷催促:“老爷子,您到底猜不猜啊?”

“就是嘛,我们在后面等得心焦。”

朱怀忙回身安抚众人:“玩,我们肯定玩,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老人家就是心疼这几个钱。”

说着,他偷偷塞给摊主三十个铜板。

朱元璋心疼地说:“给这么多钱干嘛?这不是浪费么?”

摊主笑着回应:“说不定您家孙辈也能猜中呢,呵呵。”

朱怀连忙拉住朱元璋,生怕他破坏人家生意:“老爷子别说了,人家也是趁中秋出来赚点小钱,我们就吃点亏好了。”

朱元璋斜眼瞪了朱怀一下:“就你小子心软!”

朱怀笑了笑,对摊主说:“快出灯谜吧。”

接着,他指向其中一盏花灯,摊主便将花灯背面转向他们展示。

“欲上青天揽明月。”

花灯上仅题了七个字,并未明确提示解谜方向。

朱元璋闭目凝思,周围的才子们也开始热烈讨论。

“这都没给方向,怎么猜啊?”

朱怀思索片刻,试探性地说:“遥不可及?”

摊主妇人略显惊讶,旋即满脸堆笑:“公子真是才智过人,答对了!”

朱元璋惊讶地看着朱怀:“这也行?”

赵檀儿兴奋地喊道:“我要那个布娃娃!”

周围的才子们瞠目结舌地看着朱怀,心想如此好运竟然也能碰上。

朱怀则对摊主说:“再来一个。”

摊主笑眯眯地翻开另一盏花灯,上面写着:皇帝从不上早朝。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道亮光:“这个我知道,答案是昏君,对不对?”

虽然嘴上埋怨人家赚钱,但他心里其实兴致盎然。

或许是自家孙子已经付了钱,或许是这种和谐热闹的生活气息,正是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