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这样的险仗,日后不可再打(1 / 2)

朱元璋语速虽慢,但朱怀能从中品出他的几丝无奈与苦楚。

对将士们的抚恤可谓豪爽之举,历朝历代又有几个帝王真正关心过普通士兵的生死?

一次性施舍些粮食便已算得上皇恩浩荡。

无人的成功能够轻而易举,或许正是这份源自内心的关爱与尊重,才铸就了朱元璋的帝王基业。

第一份初稿拟定完毕的圣旨已然完成。

朱元璋接着说:“蓝玉,虽说打赢了,但用兵过于冒险,导致许多士兵丧命于沙漠腹地。作为大明国公,这样的险仗,日后不可再打。”

朱怀迅速记录,等待朱元璋的进一步指示,然而朱元璋却在此刻突然停止。

朱怀惊讶抬首:“就这样了吗?”

朱元璋颔首:“是的。”

“但是……”

朱元璋微笑着解释:“奇怪吧,为何对于蓝玉、常茂等人的功劳并无任何嘉奖?”

朱怀表示赞同:“确实如此。”

朱元璋眯眼道:“孩子,你要明白,以帝王的角度审视问题,臣子为皇上效力,为大明征战,那是他们的本分,给予赏赐,那是恩典,若不赏赐,同样是恩典。”

“若是轻易得来之物,人们往往不会珍视,久而久之,作为皇帝的封赏,以及权威,还会存在吗?”

朱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的确,治理一个国家远非小说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么简单。

无论是国事、政事,抑或是驾驭群臣,乃至每一件琐碎小事,帝王都需要深思熟虑,审慎对待。

国事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民怨四起,臣下驾驭不妥,则可能造成臣强君弱的局面。

做一个皇帝,真是不易!

朱怀首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朱元璋紧紧盯着朱怀,忽然发问:“你了解蓝玉这个人吗?”

他知晓蓝玉私下曾与朱怀有过两次接触,他想知道,在这位大孙子心中,他的地位究竟如何重要!

是否正如朱怀所表现出的那样,对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怀微微一愣。

蓝玉曾告诫过自己,不要向他人透露两人曾见过面的事,尽量装作陌生人。

甚至连从哈密战场送来的东西,蓝玉也特意交代过不能随便提起。

显然,蓝玉是在提防着什么。

如果自己背叛了他,那就是不义之举。

然而,面对对自己疼爱有加的老黄头,如果自己对他隐瞒实情,又成了不孝。

在孝与义之间,朱怀面临艰难抉择。

尽管天气转凉,他却因纠结而开始额头冒汗。

犹豫许久后,朱怀抬头望着朱元璋:“不算很熟,仅打过两次照面。”

朱元璋听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朕明白了。”

看来此事也困扰着这个孩子。

朱元璋露出会心的笑容。

朱怀似乎想起了什么,神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凝重地看着朱元璋:“爷爷,有一件事,我只想对您说,您能答应我不外传吗?”

朱元璋停下脚步,见朱怀一脸认真,他同样严肃回应:“朕绝不外传,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说吧。”

朱怀点头,迟疑良久,终于问出口:“爷爷,您觉得蓝玉会遭遇不幸吗?”

听到这个问题,朱元璋的身体瞬间僵硬,他呆呆地凝视着朱怀,渐渐陷入了沉默之中。

朱怀言道:“老爷子您如此睿智,不必再视我为稚童,我已是成年人了。”

朱元璋嘲笑道:“胡扯!你才多大?”

“已十七,快至十八岁的生辰了。”

朱元璋笑言:“那也还是个毛头小子!”

在长辈眼中,不论朱怀如今十七八岁,抑或是朱标已达三十四岁,在朱元璋心中仍是孩子。

朱怀并未在此事上纠结,径直切入主题:“假若我说个假设。”

“行,你说吧,我听着呢,别卖关子,直言无妨。”

朱元璋微笑着回应。

朱怀颔首,对于眼前的这位老人,他满心信赖。

“皇上年事渐高,一旦驾鹤西去,他的众多子孙中,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无疑是朱允炆。”

“以蓝玉为首的淮西武将集团,与朱允炆之间的关系微妙,并不一定全力支持朱允炆。”

“而依照皇上的性格,凡是对朱家江山构成威胁的存在,他都有可能采取铁血手段。”

“您与皇上交情深厚,因此我才有了此番询问。”

朱元璋凝视着朱怀,心中悸动不已,这种感觉他已经久违了。

他忽然对眼前这位被他戏称为孩子的青年产生了些许敬畏。

这样的谋略,恐怕连蓝玉本人都不敢轻易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