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爷爷教孙子,孙子教爷爷!(1 / 2)

朱元璋自草莽崛起,即便成为帝王也未曾忘记根本。

平日里,他亲自垂范,教导后辈们务必如他一般戒奢从简。

然而,尽管苦口婆心地教育这小子许久,如今他竟然这般挥霍无度?

若今天不严加管教这小子,朱元璋心头这股气恐怕难以平息。

赵檀儿低垂着头,细声劝慰朱元璋:“爷爷别再生气了。”

朱元璋看着朱怀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更是怒火中烧,厉声道:“你这臭小子!你还得意起来了是不是?”

“平常我是怎么教你的?”

“大业六年,洛阳丝绸裹树的典故,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吗?!”

他手指一指,指向地上的火盆。

“看看你爷爷我!会持家,懂节省,煤炭如今一斤已经涨到了五十多文,但是你看这个!”

朱怀这才注意到,脚下火盆正嗞嗞冒着热气,仿佛燃烧的并非煤炭,而是煤球。

“这个,你知道是什么?”

朱怀脱口而出:“无烟煤。”

“嗯?”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后大笑道:“哈哈,我孙子见识广博啊,实话说吧,这无烟煤也就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而且非常抢手,我有幸弄到了一些试用,效果非常好!”

今日,朱元璋前来就是为了给朱怀送无烟煤,并借此机会再教育朱怀一番。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关键在于它的价格还便宜!”

“我买了它,就是要想告诉你一个道理:该花的钱要花,不能让自己受冻挨饿。”

“但是不该铺张浪费,你现在明白什么是居家过日子了吗?”

朱怀满脸通红,几次想说话都被朱元璋犀利地打断。

朱元璋觉得自己言传身教颇有成效,立刻振作精神,眉飞色舞地说:

“就像你花大价钱购买那些布匹,却用来装饰菜园子一样,这是极度铺张浪费,要是被外人看见,会说我们富贵而失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朱元璋满怀期待地盯着朱怀,希望他能够领悟。

朱怀摇摇头:“不太明白。”

“这还不明白?嘿!你这臭小子!”

朱元璋一拍大腿,有些着急,还想继续解释。

朱怀不待他开口,便说:“可这无烟煤,其实是我在卖啊。”

“嗯?”

朱元璋听后顿时愣住了。

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记起这无烟煤,好像是朱怀某夜在查假账时提到的。

当时他还曾对朱怀说过,这种神奇的东西几乎不可能存在。

朱元璋瞠目结舌,显得难以置信。

就在这时,朱怀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砰的一声响,让朱元璋和赵檀儿心头一惊。

朱怀咬牙切齿,痛悔不已地道:“这无烟煤,的确出自卧牛山,那是我花了二百两银子买下的产业,老爷子你这是败家啊!”

朱元璋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朱怀发出深沉一叹,再次向朱元璋阐述:“这煤在我手中多的是,你竟然还派人去买?自家田间地头产出之物,你却为此破费?我怎会有这样的长辈,几十文钱,就这样被你轻易挥霍掉,真是浪费,实在是太过于奢侈了!”

朱元璋脸色先是一红,面对这番严词厉色的指责,他竟觉得颇有道理,显然他的言传身教此刻并未奏效。

然而,紧接着,朱元璋身躯猛然一震。

“混小子!有了好东西不知道孝敬长辈!”

朱怀讪笑回应:“玩笑而已,不过这煤如今确实是咱家产的,若非如此,我怎会知晓这无烟煤的存在?”

话音刚落,朱元璋的身体瞬间如同受到刺激般颤栗了一下。

他关切的问道:“产量如何,生产是否复杂?”

“卧牛山中遍布此物,只需派人拾取便可直接用了。”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按住额头,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

但旋即,他的双眼瞪得如铜铃一般,笑声震彻屋瓦:“哈哈,祖上有德!我大孙子能造福万民!哈哈!”

朱元璋情绪高涨起来!

起初他认为这类煤炭需经过复杂冶炼过程,却没想到它竟是在山中自然形成的。

如此一来,若是能找到更多蕴藏此类煤炭的山脉,岂不是意味着大明的百姓可以顺利度过这个寒冬了吗?

对此,朱怀略感无奈,心中暗忖:什么造福百姓,我又不是散财童子,我是个商人好吧!

朱元璋搓着手,满腔热情地询问朱怀:“孩子,快告诉我,这煤真的是山里长的?有哪些山是有煤的?咱把它们都买下来,低价卖给百姓!哈哈!”

朱怀站在商人的角度思考,认为这些资源应由自己储存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