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请保重龙体(1 / 2)

不久,一名宦官走到朱元璋身边,低声密语了几句。

朱元璋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脸上也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詹徽和傅友文在一旁垂首而立,不用多想,肯定是朱怀那边做了什么事,令皇上颇为愉悦。

两人对此心知肚明,尤其是傅友文,在得知朱怀的真实身份后,他更是时刻准备着去讨好朱怀。

朱元璋站起身来,将案头堆积的奏疏暂时搁置,背着手走向谨身殿的大门。

傅友文和詹徽紧跟其后。

门被推开,一股寒风迎面袭来。

詹徽连忙关切道:“皇上,天寒地冻,请保重龙体。”

然而,朱元璋似乎并未在意。

他凝视着外面漫天飞舞的雪花,皇宫屋檐的每个角落都被白雪覆盖,形成一片银装素裹的美景。

如若此刻有唐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在此,或许他们会借景生情,吟诗咏赋,感怀秋去冬来。

然而,朱元璋并不欣赏那些无病呻吟的文人。

谈及唐宋诗人,他心中最为敬佩的始终只有辛弃疾一人。

但现在,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份对他人的赞赏。

朱元璋徐徐开腔,声音虽慢,却充满力量,字字掷地有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詹徽和傅友文皆非胸无点墨之人,能够位居高位,必然是满腹经纶。

朱元璋踏上台阶,目光投向殿外广阔的空间。

庭院空旷寂寥,几根雕刻着蟠龙的玉柱庄重地矗立在大理石铺就的庭院中央,柱身已被雪花覆盖。

他继续吟道:“是非成败转头空。”

就在这一句出口之际,一种磅礴的气势骤然升起!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念至此处,詹徽和傅友文已然愣住,惊骇地看着朱元璋的背影!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朱元璋诵读的速度渐快,那种豪迈之感尽显无疑!

顷刻间,傅友文和詹徽都不禁战栗不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待朱元璋诵毕,身后,是一片长久的静默。

应天府的雪仍在纷纷扬扬地下着。

朱元璋独立雪中,一头银发与洁白的雪花相互映衬。

詹徽和傅友文仿佛一时之间穿越了时空,透过眼前的雪幕,看到了历史。

他们看到了属于朱元璋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感受到了他年轻时那无所畏惧的冲劲!

尽管年已六十三载,然而当他伫立在那里,他已然成为大明王朝的脊梁,是万民崇敬的象征,是天下人仰望却无法触及的大明至高主宰!

砰,砰,砰!

掌声如潮般涌起。

詹徽与傅友文由衷地、情不自禁地开始了热烈的鼓掌。

朱元璋沉浸在刚才诗词营造的磅礴气势之中,直至掌声雷动,才从那股情绪中抽离出来。

他转过身,看向满脸愕然的傅友文和詹徽。

现实再度将朱元璋拽回现实世界。

这两位老朋友,头顶也已染上了斑斑白发。

真是岁月不饶人哪,诵读着词句,竟然把自己深深地带入其中了。

朱元璋不禁轻笑一声,“觉得如何?”

他咧嘴向詹徽和傅友文询问,显然在意的是他们对这首词的评价。

詹徽率先发言:“此词豪迈悲壮!”

傅友文更是真心诚意地道:“皇上您借史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臣深感敬佩万分!”

朱元璋朗声大笑:“真的吗?”

笑声中带着一丝狡黠,他望着两位重臣,坦白道:“不过,这可不是朕所作,而是出自朱怀之手。”

詹徽和傅友文再次被这一消息震撼到。

两人陪伴着朱元璋,在飘舞的雪花中静立良久,脸上的震惊之情一览无遗。

这孩子的文采怎能如此出众?

在长久的沉默之后,傅友文突然有所领悟,趁詹徽尚未回过神来,他急切地道:“启禀皇上!据臣观察,此诗乃天才之作!”

“臣对此深感钦佩!”

“此词必将流传千古!”

“朱公子实乃奇才也!”

詹徽瞠目结舌地看着傅友文,心中暗叹。

可恶!

趁我在走神的时候,他把赞美的话都说尽了,那我还能说什么呢?

詹徽满脸不服地回应:“臣赞同。”

朱元璋的笑容更加灿烂,挥手示意道:“好了,你们都退下吧,朕都知道了。”

待傅友文和詹徽离开后,朱元璋独自走到廊檐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