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浩瀚的大海才是你的归宿(1 / 2)

明朝的规制森严,藩王一旦就藩,想要返京比登天还难。

尤其是在朱元璋驾崩后,更是立下祖训,藩王严禁入京!

趁现在洪武皇帝仍在世,朱怀决心促成老太爷与自己昔日的救命恩人再见一面。

朱元璋震惊地看着朱怀,眼中含着一丝感动,声音颤抖:“你竟将这难得的机会如此轻易地使用,只是为了我?”

朱怀笑着回应:“轻易吗?我不认为这次机会使用得随意。”

“我自身并无太多所求,既然如此,不如借此机会实现老太爷您的心愿,有何不可?这岂能算作浪费?这才是物尽其用。”

面对孙子真情流露的话语和满心关切,即使是位坚毅的帝王,此时也不禁有些哽咽:“傻孩子,傻孩子……我的好孙子。”

朱元璋用力拍着朱怀的肩膀,深邃的眼眸中饱含着对团圆的渴望。

身为帝王,他在登基之后,特别是在马皇后去世后,内心极度孤独。

普通人家的天伦之乐,在他这里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

皇宫虽广大,却不像家,身边仅有自己这位皇帝,以及众多嫔妃,相见时皆是繁琐的礼节,丝毫没有家庭的温馨气息。

儿子们远在他乡,每次想要回京探望,朱元璋都心疼不已。

并非朱元璋不愿见儿子们,只是每当他们千里迢迢回京之时,沿途耗费无数民脂民膏,排场浩大。

这种奢华的阵仗,朱元璋坚决反对,更不愿因自己的私欲,让百姓承受苦难。

因此,多年来,他几乎未曾与儿子们谋面。

他独自行走在孤独的路上,尤其在朱标去世后,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几乎将他推向崩溃边缘。

幸而,他的大孙子朱雄煐崭露头角,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指引希望的明灯。

然而,朱元璋眼中的期待很快被坚决所替代。

老人咬紧牙关,语气决绝:“不可以。”

朱怀困惑地问道:“您是担心沐王爷因路途颠簸加剧病情吗?其实不必忧虑,我们可准备舒适的软轿,轿子打造得舒缓平稳,这笔费用我愿意承担,确保沐王爷一路行进如履平地,老太爷您尽管放心。”

朱元璋却笑了,“你这孩子,哎。”

“我相信你,但我担忧的并非此点,而是沿途的铺张浪费。”

“藩王进京乃国家大事,随行家族、护卫人数可达上千,沿途官府必将竭力接待。

而今各地官府财政并不宽裕,一旦进京,必然会给地方带来诸多困扰,加重百姓的负担!”

“我是思念沐英,但不能因此只图自己一时之欢,让我们的百姓跟着受累,那我成何人了?”

朱怀愣愣地看着朱元璋,他没有想到,在这个关头,老太爷竟然还在顾虑百姓的利益?

想到此处,朱怀不禁肃然起敬,心中增添了几分敬意。

朱怀颔首道:“明白了,那就按您说的办吧。”

朱元璋含笑言道:“孩子,你这份孝心难得,皇上赐予你的这个机遇极为宝贵,你要紧紧握住,不可滥用。”

“是的。”

朱怀轻声回应,点了点头。

朱怀未能领悟朱元璋话语中的深意,更未曾意识到这次机遇的真正价值所在。

想当初,因为空白文书加盖印章之事,致使朝廷财务账目混乱不堪,朱元璋因此下令斩杀了逾千官员,并明令禁止所有官僚不得加盖空印,不得随意许诺他人任何事情。

身为皇帝,本应以身作则,但他仍当着傅友文和詹徽的面,口头应承了朱怀提出的条件。

这是一次罕见的退让,故而此次机会的珍贵程度,朱元璋未明言,朱怀虽不明了,但在詹徽和傅友文心中却清晰可见。

夜幕降临,天空又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朱怀服侍老人安寝之后,才离开。

尽管老者嘴上说得坚决,但朱怀离去后,他的眼神中却流露出几分触动。

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子了,对那些侄子们,他也甚是思念。

然而,作为皇帝,纵使心中充满眷恋,也要尽力掩藏起这份情感。

皇宫之内,后宫之中。

“听说老爷子今晚又没回宫?”

张美人沉吟着看向宁王朱权,“看来他又是在老大那里留宿了。”

朱权点头赞同,“如今朱雄煐如同潜龙被束缚,早晚有一天他会如龙入海。”

张美人赞同地点点头,但面上显露出一丝焦急,说道:“权儿,你明年就要前往封地就藩了,而朱雄煐现在仍浑浑噩噩,对自己身份毫无意识,甚至不认识你。

你必须找个机会去唤醒他,哪怕不能让他完全恢复记忆,至少要让他记住你这个人。

毕竟,你们小时候几乎形影不离。”

朱权叹息一声,神情略显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