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接墨儿放学(1 / 1)

张彩香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制作羽绒服!她清楚地记得赵大壮曾预言,今年的冬季将会异常严寒且漫长,一直持续到明年六月。

此刻,她不禁思考起自己空间里种植的那些小麦是否足够应对这个寒冬。在严寒的季节里,既要确保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也要保障衣物的充裕。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棉花来保暖,但棉花价格高昂,令许多百姓望而却步。

如果她能制造出一种保暖性能胜过棉花、价格更为亲民的羽绒服,那么在盈利的同时,普通百姓也能够负担得起抵御严寒的衣物。即使冬天延长数月,大家也能够承受得住。

鸭毛可用作羽绒服的填充材料,而鸭肉则可制成腊鸭子、鸭脖、鸭翅和鸭舌等美食。冬季是储备这些肉类的最佳时机。

她并不担忧其他人不愿出售鸭子,毕竟到了冬天,唯一适合储存的食物只有粮食。谁家又愿意用多余的粮食去喂鸭子呢?

如果想做羽绒服的话,那么就需要一间工厂,张彩强现在手里有钱,盖一间工厂他也是盖得起的,场地嘛,皇帝已经不是把这座山送给她了吗?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盖了。

后山的树林他不打算动,于是目光落在了前方那片荒地上,心里盘算着如何规划利用它。

此时正值秋收繁忙之际,村里的大伙们都全身心投入到农忙之中,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人并非易事。张彩祥深知这一点,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先亲自绘制出工程的大致蓝图,然后再发布招聘启事。待秋收结束之后,便可以着手招募建筑工人,首先把工厂建立起来,接着再招聘流水线工人开始制作羽绒服。

由于缺乏现代化机械设备,所有工作都只能依靠人力完成。不过好在冬季时农活相对较少,各家各户都会有一些闲置劳动力,招聘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这段时间里,张家那边也异常安静,没有再来闹事,家中有李秀秀和吴桂花两位得力助手操持家务,张彩香感到轻松许多。同时,小鸭苗也迎来了最后一批孵化。

原本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张彩祥满心欢喜地憧憬未来之时,一场更大的阴谋正悄然向他逼近,而她对此浑然不觉……

最近这段时间,赵大壮仿佛一直处于忙碌之中。每天清晨,天空尚未破晓之际,他就会匆匆出门;而直到夜幕降临之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归家。令人好奇的是,每次回家时,他的背上总会背着几只猎来的动物。

张彩香已经多次在赵大壮耳边唠叨,劝说他不要再上山打猎,但赵大壮只是呵呵一笑,并不作答。张彩香见他如此固执,也就不再多费口舌,只要求他不要进入深山即可。毕竟,她也明白丈夫的性格,知道再多说也无济于事。

这天,恰好是墨儿休息的日子。不出所料,赵大壮如往常一样,天还未亮就已离开家门。于是,接送墨儿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张彩香的肩上。

恰巧今天又是赶集的日子,张彩香心想,反正也是个清闲的日子,不如带着念儿一起去镇上逛逛。她将念儿背在背上,然后慢悠悠地朝着镇上走去。

由于学堂要上完上午的课程后才放假,时间尚早,张彩香便背着念儿在街道上闲逛起来。其实家里也不缺什么东西,但她们逛了一会儿后,还是给念儿买了些用于扎头发的小饰品、两串糖葫芦和几个大包子,准备等墨儿放学后一起享用。

母女俩来到学堂门口,才等了一小会儿的功夫,墨儿就下学了。

“娘亲,妹妹!”

刚走出学堂的墨儿一眼就看见来接他的是张彩香,兴奋地喊出了声,并以最快速度朝着张彩香飞奔而来。由于速度太快,他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热情,只见他稳住身子后,又一个箭步冲过来,一头扎进张彩香的怀里。

“慢点,别摔着!”张彩香被吓了一跳,生怕儿子摔倒受伤,她一边说着,一边张开双臂,紧紧地将墨儿搂在怀里。

“哥哥,哥哥给你糖葫芦!”一旁的念儿也不甘示弱,赶紧将手里的糖葫芦递到哥哥面前。

“娘亲先吃!”墨儿接过糖葫芦,却没有自己吃,而是先递到了张彩香的面前。

“嗯,真乖,好甜呢!墨儿快吃吧。”张彩祥看着懂事的儿子,心里十分欣慰,她轻轻地咬了一口糖葫芦,那股甜蜜瞬间传遍全身,让她感到无比幸福。

母子三人一路说说笑笑的走到了集市的边缘,这里是他们平常坐牛车回家的地方。

这两天刘伯生病了,所以并没有出车,她们做的都是隔壁村的牛车。

母子三人正在那里等牛车的时候,一个长得有些贼眉鼠眼的老头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