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准备回京(1 / 2)

大战结束后,徐达的营帐中气氛紧张而庄重。营帐内,几位武将和朱橚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接下来的战略和计划。徐达作为主将,面色严肃地看着众人,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朱橚身上。

“吴王殿下,今日之事,你真的不打算给本将军一个解释吗?”徐达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让人不容置疑。

朱橚看着徐达,微微一笑,却没有直接回答。他转而看向其他武将,似乎在寻找支持。然而,徐达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继续追问道:“你私自出兵,不服从军令,难道真的不需要解释吗?”

这时,耿炳文站了出来,他看了看徐达,又看了看朱橚,说道:“将军,今日吴王殿下也是英勇,他牵制了敌军,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也是有功的呀。”

其他几名武将也纷纷附和,表示支持朱橚。然而,徐达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他坚定地说道:“有功也得听军令,万一由于他的失误导致战线溃败,万一别的军士也跟着学,军中岂不是乱套了。吴王,你觉得呢?”

朱橚看着徐达,心中明白这场辩论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他微微行礼,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此事确实是我不对,也不劳烦将军出发,我这就收拾回京。”

徐达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知道朱橚的身份特殊,不能太过苛刻。而且,他也明白朱橚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确实有一定的功绩。

接下来,众人开始讨论接下来的战争计划。徐达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离北平太远,粮道太长,长期僵持下去,对我军不利。”

耿炳文等人纷纷表示赞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徐达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转而看向了年轻的将领傅有德。

“思本,你怎么看?”徐达问道。

傅有德沉思片刻,回答道:“我军补给困难,可是刚刚听闻抓到的敌军探子说,扩廓也在苦苦支撑。末将以为他在等一个时机。”

“时机?”徐达皱了皱眉头,追问道。

“是的,大将军。他在等我们班师回朝。我军步骑混杂,在草原上行军难免脱节。北元多是骑兵,若来个袭击,我军定是措手不及。”傅有德解释道。

徐达听了傅有德的分析,心中豁然开朗。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并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袭击。

“他想怎么打,本帅偏不这么打。”徐达说道,“李文忠,尽快理清此战有功将士名单,快马急递南京,给弟兄们请功。”

李文忠领命而去。接着,徐达又命令辽东都司出兵骚扰纳哈出,以牵制敌军。然而,有人提出需要向陛下请旨才能调动辽东军马。朱橚听了这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你们该发文发文,”朱橚说道,“想必我父皇知道了,也会同意的。靠请旨打仗,还要设置将军干什么?找几个传令兵得了。”

徐达和其他几位老牌武将听了朱橚的话,不由得相视而笑。他们觉得这名年轻的皇子虽然年轻,但见识却比一些老兵还要透彻。

“好吧,就这样决定了。”徐达说道,“各司其职,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吧。”

众人齐声应诺,纷纷离开营帐去执行各自的任务。

“吴王,朱四郎留下。”徐达在众人离开后,特意将朱橚和朱棣留了下来。屋子里顿时只剩下他们三人,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朱橚一看只剩下他们几个,便毫不客气地找了个椅子坐下,开始品茶、品尝糕点,一副悠闲自在的模样。徐达看着他的举动,忍不住打趣道:“你小子,是不是太放肆了?”

朱橚却毫不在意地笑道:“徐叔,别闹了,这也没外人,别端着架子了。”说着,他拿起一块糕点,递给朱棣,“四哥,来尝尝,这糕点真不错。”

朱棣接过糕点,看了看朱橚,有些无奈地笑道:“老五别闹,懂点规矩。”

朱橚撇了撇嘴,不以为意地说道:“切,你不吃算了,说说吧,徐叔找我们啥事?”

徐达看着两人的互动,也不生气,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正色道:“听闻你将自己的功劳给了别人?”

朱棣闻言,笑了笑,不在意地说道:“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徐达却严肃地说道:“小事?就冲这件事就能打你的板子!”

朱橚在一旁插嘴道:“这个徐叔说的对,得打板子。”

徐达看着朱棣,沉声道:“念你是初犯,就先不打了,但你要记住,军功不是儿戏,不能随意让给他人。”

朱棣这才收敛起笑容,认真地点了点头。他坐下后,拿起一块糕点,边吃边说道:“叔,打仗一点也不好玩,一个总旗的人死了18个,残了10个。”

朱橚不以为意地反驳道:“你以为打仗是什么?还玩?你这才见识多少。”

徐达叹了口气,说道:“打仗确实不是游戏,但你们也要知道,每一次战斗都会有伤亡,这是无法避免的。不过,从这一战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