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藕是大明心(6)(1 / 2)

“咔嚓。”

树枝被踩断的声音。

一位穿着老旧棉衣,裤腿挽起沾满泥点的村民从荷叶的遮挡处走过来。

搓着手,黝黑的面上扬起热络的笑。

“几位就是县城来的培育专家吧,请跟我来,杨教授他们早就到了。”

“杨教授?”

主持人还是npc?

一瞬间,村民口中的杨教授就引起了几个人的注意。

“也是咱们村子这边路不好走,要不是山口那边大巴车发生侧翻,几位专家也不会和杨教授失散。”

根据村民热情的介绍,起码从他口中可以得知,杨教授和嘉宾们似乎是一伙的。

那就是主要npc。

张林林悄悄碰了碰穆三,“你说,主持人呢?”

“躲起来了。”

穆三懒洋洋回道。

这边,时一不动声色和村民搭话,“就是说,侧翻可吓死我了,杨教授那边只剩我们几个还没过去吗?”

村民知无不言,“杨教授和另外十个专家已经在村长家,就等你们几位了。”

十个?

几人四下对视一眼,就算加上那个杨教授,也不符合预告中30个嘉宾的数量。

又沿着田埂走了好久。

绕过植物遮挡才发现,这一大片荷塘建在村子中央。

出去后,前后左右到处都是矮房子。

“这也太潮湿了吧,真不怕招虫。”

时一没忍住,嘟囔了一句。

以巨大的池塘为中心,整个村子的房屋以此展开,有点像安全区的构造。

村民显然听到了时一的话,解释了一句,“哪有什么潮不潮湿,都习惯了,村里就靠着这片荷塘为生哩。”

几个人很快离开这里。

又过了一会儿,荷塘周围彻底安静下来,一处略显潮湿的淤泥地突然出现漩涡状波动,底下有什么东西顶了出来。

边上的小虫四散开。

从泥地里,浮起一颗头上扎着两朵莲花的……莲藕头。

莲藕头笨拙地左右张望了一圈,刚刚准备呼出口气。

这口气还没呼完,就对上了左前方一朵巨大的荷叶上,那个趴着对它笑的布娃娃……

艹!

……

村长家。

同样是黄褐色为主色调的矮房子,村长家就多了一块用碎石和黄泥围成的院子。

一进去。

桌子上坐着喝茶,一副老学究模样严肃的中年男人就是杨教授。

“回来就好。”

看到五人,他朝村民和边上另一个有点衰老的npc道谢。

根据他们的交谈。

很轻易能得出,杨教授是某大学的指导老师,所谓的专家,也就是穆三他们,其实是15个跟着导师来这处村落帮忙的大学生。

这里的莲藕种植问题,正是团队最近研究的方向。

因为进村路上的意外,此刻全村人都在外面搜寻这些迷路的“专家”。

“好了,既然回来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天色已晚,杨教授说完这句话就离开了。

还是一开始那位村民,带着穆三他们,来到村里的招待所。

招待所两人一间。

穆三和张林林被分配在最左边的房间。

时一和孟建国安排在右边第三间。

佐东流在右数第五间,和另一个“同学”一间。

晚饭是简单的三菜一汤,都是村里作物。

馒头、红薯这些。

除了佐东流有点嫌弃没吃,其他几人检查过后,毫不客气来了个光盘行动。

他们吃饭的地方,就是院子里用石头和木板简单堆成的桌子和木头板凳。

身后就是他们住的房间。

十五间房排成一列,前面有两米左右窄窄的廊道。

没一会儿,外面传来嘈杂的脚步声。

几十个穿着朴素的村民扛着些东西走进了院里,杨教授走在最前面。

他板着脸,“每个人把自己的实验材料收好。”

被搬进来的,是十多个小腿高的水缸。

缸内沉甸甸的,随着村民的搬动,泛起水震荡缸壁的沉闷声音。

几个小小的绿色芽冒在上头。

这些水缸上面标着1~15的序号。

这时,外边稀稀拉拉又走进十个人,看穿着和神情,是另外两组嘉宾。

杨教授:“藕村的行程一共七天,在这七天里,你们需要将手上的研究材料培育到最佳状态,帮助村民找到种出藕心的方法。”

“藕心?”

一个刚刚回来的嘉宾不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