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袁术放虎归山后院起火(1 / 2)

袁术被阎象的话说得有些哑口无言,但他心中仍旧不满阎象的指责。

他冷哼一声,反驳道:“阎公,你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

“孙策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有何能力与我抗衡?”

阎象听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摇头道:“使君,你错了!孙策虽然年轻,但他英勇善战,深得民心。”

“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智慧。”

“你若小看了他,日后必定追悔莫及!”

袁术被阎象的话说得心中烦躁,他挥了挥手,不耐烦地打断了阎象的话:“好了,好了!”

“阎公你言过其实了。我自有打算,你无需多言!”

阎象见袁术如此固执,知道再劝也无济于事。

他长叹一声,转身离开了议事厅。

离开时,他忍不住回头看了袁术一眼,眼中充满了失望和惋惜。

袁术看着阎象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有些不悦。

他抱着传国玉玺,心中虽然得意,但也被阎象的话搅得有些心神不宁。

他知道自己放走孙策或许是个错误,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手中的传国玉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宝物,也是他日后称霸天下的关键。

于是,他抱紧了传国玉玺,转身离开了议事厅,将阎象的劝告抛诸脑后。

孙策走后,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代理殄寇将军。

此时孙策的名字在江东如同破晓的曙光,逐渐照亮了整个江东。

他因为自己父亲和自身勇武的原因,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一路上,孙策的英勇善战和人格魅力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前来投奔。

他们有的是江湖中的义士,有的是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有的是心怀大志的士人。

他们或手持长枪,或背着行囊,或骑着骏马,汇聚在孙策的麾下。

当孙策抵达吴景的驻地历阳时,他的兵众已经发展到了五、六千人。

孙策的母亲,也就是武烈皇后!

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实际上他的母亲一直在他舅舅这里,前面不过是找个理由离开罢了。

孙策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加安稳的生活,决定将她迁往阜陵居住。

在那里,他可以更好地保护母亲,让她免受战乱的侵扰。

安顿好母亲后,孙策再次踏上了征战的征途。

他率领着麾下的勇士们渡江转战,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无人敢与他交锋。

孙策的军队军令严明,纪律严整,赢得了百姓们的信赖和支持。

他们纷纷加入孙策的军队,为保卫家园而战。

孙策的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豁达开朗。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用人,使得他的军队中人才辈出,各尽其能。

士兵们对他忠心耿耿,百姓们对他敬仰有加。他们愿意为了孙策而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孙策的领导下,江东的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他们感激孙策的恩德,将他视为救星。

孙策的名字在江东大地上传颂开来。

江东的江水波澜壮阔,历阳城头,孙策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心中豪情万丈。

他率领着麾下的精兵强将,准备渡江。

对岸,刘繇的军队严阵以待,但孙策的眼中只有坚毅和果敢。

他拔剑出鞘,一声令下,战船如离弦之箭,冲向对岸。

江面上,战鼓擂动,箭矢如雨,孙策身先士卒,英勇冲杀。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孙策的军队终于打败了刘繇。

刘繇见大势已去,只能放弃丹徒,向西逃窜。

孙策站在江边,望着刘繇远去的背影,心中却并无半点松懈。

他知道,这只是江东争霸的开始。

孙策回到营地,立刻下令朱治从钱塘出发,进攻吴郡。

吴郡太守许贡得知消息后,立刻在由拳集结军队,准备抵抗朱治的进攻。

然而,朱治率领的军队士气高昂,训练有素,很快便打破了许贡的防线。

许贡见大势已去,只能带着残兵败将逃走。

许贡逃到了山中,依附了当地的山贼严白虎。

朱治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了吴郡。

由于许贡逃走,吴郡太守的职位空缺,朱治于是代理了吴郡太守的职责。

此时,远在寿春的袁术得知了孙策击走刘繇的消息。他心中震惊,同时也看到了孙策的潜力和威胁。

为了拉拢孙策,袁术上表奏请朝廷,封孙策为殄寇将军,并把原本担任丹阳太守的周尚召回寿春。

同时,袁术还派出了自己的堂弟袁胤,去取代周尚担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