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刘和、崔琰认主(1 / 2)

刘和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关羽的话并非空谈。

他抬头望向关羽,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大将军,我愿意认你为主,听从你的命令。”

关羽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刘公子,你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我不会让你为你的决定后悔的。”

“但我要提醒你,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做错事。”

“我对你的父亲伯安公很是敬佩,我替他报了仇杀了公孙瓒,我不希望他的血脉断绝。”

刘和听到关羽提及自己父亲的名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关羽虽然夺取了幽州,但是他的确是给自己父亲报了仇,若是依靠他个人实力,根本不可能替父报仇。

这份恩情让他更加坚定了跟随关羽的决心。

他跪在关羽面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主公,我刘和从此以后唯你马首是瞻,若有违抗,愿受天谴!”

关羽扶起刘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刘和,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快起来,让我们一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解决完刘和后还剩下一个崔琰。

崔琰接到天子诏令后,心情颇为复杂。

他知道此去幽州担任司徒一职并非易事,但又无法违抗皇命。

崔琰字季珪,乃清河郡东武城人士,其家族背景深厚清河崔氏,名震一方。

关羽虽威震华夏,但在士族中的声誉却不尽如人意。

此次征召崔琰入朝,正是想借此机会改善与士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毕竟随着自身实力不断壮大,日后定会与各大世家频繁往来。

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要士族们愿意与自己合作,便可保证他们依然身居高位、家族兴旺。

但若有人胆敢忤逆,后果自然不堪设想,他可以让所有士族消失,自己培养这么多人才,并不担心没人接班。

如今关羽身旁已不乏世家子弟,荀彧、荀攸便是最好的例证。

而此番任命崔琰为司徒,则更像是向士族传递出一种讯息。

即便像崔琰这样并非出自己方阵营之人,亦能得到重用。

同时也向天下表明,自己并非任人唯亲之辈,即便是曾经与自己结仇的杨彪,同样有机会登上三公之位。

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仪态威重。

他在清河收到消息后,心中既激动又忐忑。

激动的是,他终于有机会为国家效力,忐忑的是,他清楚关羽在士族中的名声,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送信的人在传达关羽的命令时,也对崔琰进行了一番敲打。

他们告诉崔琰,去了幽州必须要选对路,若是走错了路,可能会连累家人。

然而,若是选对了路,家族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崔琰心中明白,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关乎家族的兴衰。

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向关羽投资,关羽说白了也不需要他投资,就是看中了他的名气。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崔琰决定前往幽州一探究竟。

他暗地里对幽州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宛如世外桃源。

崔琰心中暗自赞叹,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效力的地方。

于是,崔琰毫不犹豫地来到幽州原刺史府拜访关羽。

关羽听说崔琰来了,亲自出门迎接。

两人一见面,关羽便对崔琰的才华和品德表示赞赏,并表示希望与他携手共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崔琰也被关羽的诚意和决心所感动,决定放下心中的疑虑,全力支持关羽。

从此,崔琰明面上成为了大汉的司徒,实际上暗中投靠了关羽,成为关羽的一位谋士。

如今的三公和天子一样,都只是被供出来的吉祥物,并没有任何实权。

一切都是关羽这边组建的小朝廷在运转。

甚至很多命令都只能在关羽讨没趣。

命令下达了你们执不执行是你们的事,他也是在消耗大汉威严。

关羽得到天子后并不是没有好消息,来投靠他的人越来越多,小世家子弟也越来越多。

关羽让荀彧对这些人进行考察,若是有真本事就可以用,但是他们也要从底层做起。

这天关羽端坐于主位,身旁是两位智囊戏志才与郭嘉。

自从刘和与崔琰加入后,关羽的势力愈发壮大,如今他们正围坐一堂,共商天下大事。

戏志才轻摇羽扇,嘴角微扬,缓缓开口说道:“主公,现今这天下已然陷入混乱之中,各路诸侯皆欲争雄称霸。”

“而我方目前已掌控幽州、黑州、无州和吉州之地,可以说已经具备了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强大势力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