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多政齐出(1 / 2)

“微臣遵旨。”

郑三俊先是回了一句,随即又露出一脸苦相。

“陛下,我大明北地各个行省均有灾情,工部就是全员出动,人手也不够啊!”

郑三俊话音刚落,崇祯像早有预料一般,淡淡说道:“人不够,你可以从当地招募有打井、修河经验的能工巧匠,普通民工你可以从灾民中招募。”

“但有一点,不管是什么人,你都必须按市价付给工钱,不能让百姓白白干活。”

“记住,不要怕花钱,人越多越好,尽量赶在春耕前多完善一些水利设施。”

“微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望。”郑三俊恭敬应道。

紧接着崇祯将目光看向新上任的内阁首辅孔贞运。

“孔爱卿。”

孔贞运闻言赶忙踏前一步应道:“老臣在。”

“以内阁的名义,向各行省布政使司颁布政令,即日起无限期免除全国所有农税,让各行省官衙鼓励百姓多种粮、多存粮。”

“除此之外,向全国下达禁酒令,即日起,不允许任何商贩或私人私自酿酒,若有违者以重罪论处。”

“另外,让北地受灾的各行省有关司衙向百姓统计今年春耕所需的粮种缺口。”

“务必要把所需的粮种缺口赶在春耕前上报朝廷,而后户部在根据缺口数额,配合各地有关司衙,购买粮种免费向灾民发放。”

“朕所述的以上三条,必须不打折扣执行,朕会着北镇抚司严加监察,若发现有玩忽职守者,贪赃枉法者,以诛九族论处。”

最后一句话,崇祯说得尤为冷漠用力,这暗藏杀意的话语,听的一众朝臣如芒在背。

原本准备站出来向崇祯劝告禁酒令不妥的官员,也都被这森寒话语给吓得退了回去。

“老臣遵旨,必不负陛下所望。”

孔贞运嘴里应承,心里却是在想,这可是自己继任内阁首辅后陛下安排的第一桩差事,自己一定要做好。

若是出了什么岔子,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怕是会坐不稳。

孔贞运的想法,崇祯自然不知,略微斟酌后转而对身边的王承恩吩咐:

“大伴,拟道诏告天下的圣旨,只要大明还在一天,就永不向种田百姓加赋。”

“老奴遵旨。“

崇祯这话一出,大殿上一片哗然,人心浮动,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内心鄙夷不屑者有之,隔岸观火者有之。

就在衮衮诸公各怀心思之时,英国公突然站了出来,声若洪钟的称赞道:“吾皇圣明。”

英国公这话一出,大殿上有一个算一个,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全都跟着附和起来:“吾皇圣明。”

崇祯不在意的压了压手,随即叫道:“顺天府尹。”

“微臣在。”

顺天府尹冯琦从朝班末尾站出来应声道。

“朕前不久出宫,见京师街道坑坑洼洼,极不平整,人畜粪便也随处可见。”

“更是有人在大街上策马行车,横冲直撞,混乱不堪,哪有半点大明首善之地的样子。”

冯琦一听这话,额头不由渗出冷汗,一脸苦相的应道:

“陛下,街道不平整乃是年久失修所至,上一次修缮京师街道还是天启年间。”

“街上出现人畜粪便乃是大量灾民涌入京师,人员过多所致。”

“至于策马行车一事,微臣实属不知。”

冯琦的话虽然有些推脱,但说的也是事实。

冯琦虽是京师百姓的父母官,但在没人、没钱、没粮的情况下要他有什么作为显然也不可能。

敢在城中策马行车的人,他一个小小的顺天府尹也根本得罪不起。

这些事崇祯心知肚明,是以现在说这番话也不是要责罚冯琦,而是另有打算。

“正所谓病从口入,街道脏乱,弄不好可是会引发疫病的,这问题你必须要重视。”

“现在整个京师的赈灾适宜都是顺天府在负责,你可以到城外寻块地,将城中灾民迁出集中安置,嘱咐他们粪便入坑,待到春耕还可以用作肥料。”

“再有,既然京师街道年久失修,那就从灾民中招募人手修缮,并且按市场工价给予发放工钱。”

“朝廷虽然有赈灾之责,但也不能一直白养着他们,总要让灾民在挣到工钱后自食其力才是。”

“另外从即日起,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达官显贵,一律不得在京师大街上策马行车、横冲直撞,京师的街道可不是权贵的纵马场。”

“如有违者不管他是谁,顺天府皆可将其拿下治以重罪,朕为你撑腰。”

冯琦抹了抹额头冷汗,躬身应道:“微臣遵旨。”

安排完这些事,崇祯便打算退朝了,可他刚从龙椅起身就被户部尚书蒋德璟叫住了。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