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监生换粮(1 / 2)

听了崇祯这番话,蒋德璟也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冯琦,是以赶忙躬身:“是微臣撸莽了,没有证据就弹劾冯大人,请陛下治罪。”

崇祯“呵呵”轻笑一声,随即淡淡说道:“朕知道,蒋爱卿之所以这样听风便是雨,也是以前穷怕了,生怕被贪赃枉法之人掏空国库。”

“治罪就不必了,蒋爱卿,你给冯爱卿道个歉,此事就此揭过。”

听到崇祯这话蒋德璟内心莫名感动,知我者,陛下也。

蒋德璟也不矫情,随即转身面对冯琦躬身一礼:“刚才之事是蒋某莽撞了,还望冯大人能原谅一二。”

冯琦见状也没有得理不饶人,躬身回礼道:“冯某也有不对之处,还请蒋大人海涵。”

两人本无仇怨,这话一说开自然也就冰释前嫌了。

说完道歉之言的蒋德璟并没有归回朝班,他略微思忖后便再次开口:

“陛下,远的不说,单从眼下赈灾的紧迫性来看,北地缺粮已是不争的事实。”

“就算有嘉定伯几人捐出的一百多万石粮米,户部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便会断粮。”

蒋德璟这话可谓是扎在了崇祯的心眼上,他又何尝不知在户部大力够粮赈灾的情况下,北方的粮食储存根本支撑不住。

“蒋爱卿说的不错,大范围的购粮赈灾,北地的粮食储备确实难以支撑。”

说到这,崇祯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了一圈,虽然心里没抱多少希望,但还是问出了声:“不知众位爱卿,可有筹粮之法?”

崇祯话音落下,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噤若寒蝉,竟无人应声。

好几十息后,内阁首辅孔贞运,为了化解尴尬,只得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陛下,现在国库不缺金银,何不从南方的几个产粮大省运粮,如此一来,方可解北方缺粮之危。”

孔贞运话音刚落,蒋德璟就一脸鄙夷的站了出来,反驳道:

“现在国库充盈不缺金银倒是不假,可孔阁老似乎忘了从南方运粮,少说一个来回得一个多两个月,耗时甚久。”

“等粮食运回来,在发往北地各个受灾行省,又得耗去不短时间,这样算下来,受灾百姓怕是等不到南方的粮食就要饿死。”

蒋德璟义正言辞的话,不由让孔贞运嘴角一抽,暗骂不已:喵的,蒋德璟这厮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就你知道从南方运粮时间来不及,老夫就不知道?

老夫这是看没人应声,所以才站出来为皇帝陛下化解尴尬,蒋德璟你他喵的看不出来么?

孔贞运在心里把蒋德璟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这才故作姿态的一拱手。

“是老臣思虑不周,未能为陛下分忧。”

听着孔贞运的话,看着堂上一众朝臣,多少有点失望,也不知道这些人是真的想不到办法,还是有办法不说。

看来解决粮食危机,填补从南方运粮这段真空期,还得自己想办法才行。

咚……咚……咚……

崇祯心里想着,不自觉的敲起了龙椅把手。

足足敲了十几息,崇祯才停手叫道:“礼部。”

听到“礼部”二字,礼部尚书倪元璐当即迈步而出:“微臣在。”

“倪爱卿,朕且问你上次承天门书生闹事,国子监的监生有多少人被杀?”

不明所以的倪元璐一听崇祯这话,不由心下一紧。

陛下该不会是想秋后算账吧?

可这北方缺粮,和承天门书生闹事,这完全是两个牛马不相及的事,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呀!

倪云璐心中虽然狐疑不解,但还是恭敬应声:“回禀陛下,承天门书生闹事,国子监’监生有六十九人参与其中被杀。”

“这都是微臣管教不力,才造成如此恶果,还请陛下责罚。”

倪元璐摸不准崇祯此时提及此事意欲何为,于是在应答的同时,便先自求处份。

倪元璐的心思崇祯看在心里,勾了勾嘴角,淡淡说道:“倪爱卿,不必自行请罪,朕提及承天门书生闹事也并非是要责罚于你。”

“朕之所以这么问,是想看看国子监控出来的名额有多少个,又能换到多少粮食。”

崇祯这话一出,听得朝堂的衮衮诸公满头雾水,他们实在是想不出来,这承天门闹事被杀的监生和粮食能扯上什么关系。

倪云璐愣了愣,一脸的不解与困惑。

“微臣斗胆,敢问陛下此言何意?”

崇祯目光在朝堂上扫了一圈,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了当道:

“国子监把空缺的这六十九个监生名额拿出来,以此通告京师城中乃至周围的乡绅豪族;

可以以最低十万石粮食换取一个名额的方式让其家中的举子免考进国子监入学。”

崇祯说到这顿了顿,似想到了什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