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3)

听随行的官兵说,明日就进新云州了。方念真帮大家把行李都整理好,总共就这么点可怜的家当,可不能再丢三落四弄丢了什么。

排队等进城那日,是个阴天,众人凌晨就到了城门口。

先排队检查行李,确认没有私藏武器之类的,就开始统计户数和人数,每家派代表上前抽签,按抽签顺序选房屋。

官府令人画了房屋分布图,每户家里人数超过十口人的,可住四间房及以上,六至八口人可住三间房,三口人以下的只能住一间房。

很显然,方念真只能分到一间小屋。

官府给他们这批外来的规划的房屋有两处,在城西和城北,事先也言明了,都是战乱时破损的屋舍,略休整了可住人而已,想要住好房子,以后得靠自己努力。

石家和胡家抽的签分别是七十八、八十五,两家这些逃难日子同车相处也比较和谐,决定要住的近一些。方念真的号码是二百名后,名次很靠后了。

石家和胡家选了城北,住在同一条街上。石嫂子和胡阿婆就笑盈盈地走过来。

胡阿婆开口:“念真,你有啥打算没?我们两家刚选定了房屋,中间恰有一间小的,只有一间房子的,一会儿我跟你上前指一下位置,若是没人选那里,你便住那吧。”

方念真听了这番话,心中安定不少,当即就对石家、胡家都鞠了个躬:“多谢各位长辈照应,念真以后必定竭力回报。”

石家、方家都赶忙说不用,只说在这洪灾中都逃出来了,大家都是有缘之人,理当互相照应。

房屋陆续选定,过程中为了抢地方,自然发生了好几场争执。都被官府强压下来了。

还好方念真的小房子太小,又夹在中间不算什么好地方,没人与她抢,顺了方念真的心愿。

终于可以开始真正得进城了,众人都精神奕奕,带着行李,跟着官府派的领路人,去他们各自居住的区域。

不知领路的人是不是故意的,带着他们经过了两条主街,大家发现原来这新云州不似传闻中的那般荒凉。

沿途也有一些店面,布庄、成衣铺、药铺都有;粮铺、胡饼店,居然还有卖羊杂汤的,香味飘了半条街。

衣食住行似乎还算方便,街上的人见了他们这群难民进城,也没什么异样的眼光。

领路的是个年轻男子,很是和善。

“咱们新云州本城的居民留下的不多,多数是外地迁来的,大家不用过于担心排外的问题,只要规规矩矩的,未来都能有好日子的。”

很快就抵达了城北,方念真的小房夹在胡家与石家之间,只有一间屋舍,后面有一小片地,看起来原来是种菜的,还有一口井。

屋里分东西两个房间,各有一铺炕,共两个灶,屋里还有几个小板凳,除此之外,基本就什么都没有了。

现在是八月,还不用每天烧炕,倒是可以省些木柴,不过做饭却也是需要的。听人说,城北边上有座荒山,没什么产物,枯树枝却很多,可以去那捡着烧。

方念真就和胡家的孙子胡力,带着小石头去北山捡柴,大人们留在家里归置东西。

三人结伴,一路跟着别人,很快就捡了柴往家回。路过府衙门口,那里围着好多人。

方念真让胡力看好小石头和柴禾,就挤了进去,原来是府衙旁的小屋子墙上贴了些招工启事,她读起繁体字来磕磕绊绊的,索性问了旁边认字的人。

告示上招的是力工、瓦匠和厨娘,另有个人突出才能者,可进屋商谈。

城中有些房屋要修缮,还要修城墙、挖护城河,如今八月,今年的庄稼是已来不及种下了。所幸还能做做工,挣几个钱。

厨娘的月钱是二百文每月,一月一结,方念真暗暗记在心里,就带着胡力和小石头回家了。

“孩子们回来啦,远不远,累不累?”胡家大儿媳张氏接过了三人背上的柴禾,就端过来三碗水。

“大嫂你真逗,啥孩子们,他俩是孩子,我都多大了。”方念真喝着水也忍不住笑。

“你在我眼里就还是孩子呢,这井水喝着咋样,胡力他爹刚淘的井,打上水来又烧了一遍。你那边的井他刚也去淘了一下,比我们这边的水还干净些。”

张氏说着就将柴禾均匀分成了三份,就准备往家里拿。

方念真见状,急忙又把自己那份拿出一半给石、胡两家均分了。

“大嫂,我一个人,用不上这些柴禾,你们人口多,我留这些就够了。”

小石头看见了,奶声奶气地说:“我人小,捡不多,我也不拿那么多。”

张氏上前捏了捏小石头的小脸,“小石头真惹人怜,今天是搬家第一天,咱们三家都好好烧烧炕,去一去屋子里的潮气。明天再去捡柴就是了。”

方念真又推辞了两次,实在推不过,只得接受了这番好意。

去石大嫂那儿借了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