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李文蔓去世后,杨青便不打算再过问政事,一心只钻进学问中。服丧期满,杨青便四处拜访名师,拜读名篇。杨青两儿一女也逐渐懂事,已在几位长辈的安排下,进了族中学堂,开始识文断字了。在此期间,杨青与好友曾东玉的书信明显多了起来,曾东玉也给杨青推荐了许多名家书籍,甚至还托人捎来了全套的《二十四史》,杨青回信感谢。

一日杨青正在街上行走,见到街边一小孩正在大声朗读一本书,书名已模糊不清,但小孩的声音还是吸引了杨青,只因小孩读的那篇正是小黄萍所作的《玉堂客》。杨青听罢,感觉还有如此好的词,应当拜读一下。于是杨青花了一两银子才买得下来这本书,只见这本书并非名家印刷,倒是像手录的一般。书面只是一蓝底油纸,用很粗糙的麻线缝制,也不曾留有任何编撰信息,所以并不曾知道是谁所作。杨青翻开便读,只见书中大多都是当代名家所作诗文,其中有许多李东阳的作品,也不乏无名之辈。杨青翻到方才那篇《玉堂客》,又粗略读了一遍,才放下书来,匆匆回到家中。

回到书房,杨青才细细品读书中诗文,其中一位叫做秀眉的女子所作之文,让他惊为天人,自叹到:“想不到世间竟还有如此有才学的女子。”但杨青此刻还不知道,这位叫做秀眉的女子,竟是十年前他见过的小黄萍。

一日杨青收到杨岚书信,杨青便回信说到了这些诗词,不料杨岚回信中说到:兄长竟不知?《玉堂客》早已享誉京城数年之久了。杨青这才意识到,在京之时,总是忙于政务,并不曾好好读过几本书。杨岚还说到,目前杨青只有两子一女,且杨青还年轻,父亲敬廷的意思,是文蔓走了也有一年有余,可以适当考虑一下续弦的问题。杨青以教育孩子为由推脱,敬廷也没办法。

话说黄萍得知杨青夫人死后,高兴得跳了起来:“那术士果然没骗我,我和徽平哥哥是有缘分的,我还能和他白头到老呢!”只是黄萍左等右等,也未见杨青上门提亲。

正德十三年,黄稔携一家老小回到遂宁故乡,此时黄稔已七十高龄,而黄萍已然成为了一个二十岁的“老姑娘”。黄稔两个儿子,最终还是考中了举人,他认为假以时日,两个儿子还是能有一番成就的,只是黄萍,俨然已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从前黄萍还小的时候,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踏破门槛,无奈黄萍也没有看上任何一位。如今黄萍已年逾二十,已鲜有人上门提亲了。不少人都在背后说,黄稔家的姑娘二十岁还嫁不出去,甚至不少人猜测黄萍是否有隐疾,导致她难以嫁出去,久而久之,从前提亲的人也不再过问了。这日,聂芸又从黄萍姨妈家打听到,有户人家还不错,于是打算给黄萍说说。

晚饭时,聂芸看黄萍似乎很开心,便问到:“什么事让你如此开心?莫非有了心仪之人?”

黄萍道:“阿娘笑话,灵盺一直都有心仪之人呢!”

聂芸惊诧:“怎么不曾听你提起过?莫非还是那状元郎杨徽平?”

黄萍道:“是的,女儿此生与他有缘,非他不嫁哩。”

聂芸道:“傻丫头,你不知杨徽平已有妻室吗?”

黄萍道:“我知道啊!”

聂芸道:“你知道他有妻室,为何还对他念念不忘呢?”

黄萍道:“从前我只觉嫁与其他人无趣,倒不如一辈子当个老姑娘!但是最近你听说了吗?徽平的夫人李氏病故了,这不是我和他的缘分来了吗?”

聂芸道:“傻丫头,你又如何知道,徽平还看得上你?”

黄萍笑而不语,她也不知道,杨青是不是会看得上她。如果看不上也罢,自己便当一辈子老姑娘便是,如果看得上,却为何这么久都没有见他上门提亲呢?黄萍只知她爱着徽平,却丝毫不知徽平心意呢!

黄稔听闻,也无奈的说到:“从前只当你眼光高,如今却想着给人续弦,若不是你娘疼爱你,我好歹把你送出去!”

黄萍白了黄稔一眼道:“我曾遇到过一神仙,他告诉我我与徽平哥哥有缘,只是时间还未到,时间到了,徽平哥哥自然会来娶我过门呢!”

黄稔无奈,只后悔当初太溺爱这女儿,到如今反倒让她嫁不出去。若是自己年轻还好,大不了养着她,而今自己也已年逾古稀,如果哪一日跨鹤西去,这女儿又该何去何从?不觉黄稔黯然落泪,黄萍见罢,不敢再有言语,聂芸也只当黄稔着急黄萍婚事,连声安慰。

自李文蔓死后,杨青便常常出去,也免得回到家中睹物思人。常常邀三五个好友喝酒聊天,品文弄墨。一日杨青拿出黄萍的《玉堂客》来读,众人听罢,也都称好。其中一好友苏展便也开始八卦起来:“你们说这秀眉,才貌双全,十几岁时,不知多少人上门提亲,都被她拒绝了,而今二十岁了,却还没有嫁出去,实属可惜。”

杨青道:“人家不嫁,自然有人家的理由,哪里轮得到你来管人家的闲事?莫非?你还想纳人家为妾室?”

苏展道:“我倒是想这样做,但人家可看不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