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2)

简直糟蹋了水仙盆!

养心殿里有一块新石器时代(是真的久远,古董)的酱黄色玉版,珍贵稀罕,被誉为上古三重器。乾隆一开始瞧见,说“自审临池腕力丑”,谢天谢地,知道自己字丑,难得不自恋没下手。

可别高兴得太早了,8年后,乾隆那个心头痒痒,百爪挠心,还是下手了。这一下手就收不住,居然在干干净净的玉版中央刻上御笔长诗!!!

“君子无事不离玉,琚瑀佩左珩璜右。岂伊玩物重奇淫,五德咸备堪为友……”

哎哟天啦,刻的内容还是流水账日记炫耀自己格调高。真是新时期时代的人见了都要五内俱焚。

乾隆自恋地称呼自己为“玉痴”,某一日他得了一件玉圭,爱不释手。这么激动地事,一定要发弹幕日志。诗题如下:

周尺还赢一尺余对之疑对鞠躬如辟邪那有邪堪辟阅古因之缅古初乾隆御题

这、这尴尬出一身冷汗!明明是“圭”,乾隆张口就说“周尺还赢一尺余”,直接改“圭”做尺。不知者无罪,您老悄悄地问不就得了,还要刻上去,“对之疑对鞠躬”。

您知道“丢人”二字怎么写吗?

古玉上刻御诗是破坏行为!

(正因为乾隆“圭”“尺”傻傻分不清楚,所以他命人出版的《石渠宝笈》,自我感觉是收录天下奇珍异宝的武功秘籍,其实里面收录了好多次品、赝品!)

乾隆不仅喜欢在宫内刻字发弹幕,出去游山玩水他更要发弹(刻)幕(字)。你仔细想想,如今你国内游,哪个景点没有乾隆爷留下的御笔或典故?

每到一处旅游景点,包括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心头都呐喊:“靠!怎么又见乾隆御笔碑!”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

于是再次旅游时,转挑了个偏

僻地方,心头默念:“拜托没有乾隆御碑,拜托没有乾隆御碑……妈呀!怎么这么偏僻的地方他都来了啊!”什么仇什么怨?我们内心也很绝望!

乾隆,就是这样一个破坏力MAX的疯狂题字BOY,哪都去玩,到哪都要提诗、刻碑,标注“朕到此一游”。

乱涂乱画,文字污染得厉害。

小至文房摆设、书画珍玩、大至建筑牌匾、名胜古迹、有能能写字的地方,就有乾隆。

错觉之四:有朕盖戳是你们的福气

发弹幕需要写字,有时候乾隆不想打字,就不停地斗图甩表情包--盖印章。

乾隆有许多印章,多到什么程度呢?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有印章一千多方,常用的就有……五百多个!

真真切切的常用,乾隆一点也不怕找不到或者拿错。

出镜率最高的有椭圆朱文印的“乾隆御览之宝”,相当于猪肉戳,见着书画就要盖上一个检疫合格。

正圆白文印的“乾隆鉴赏”,相当于“朕已阅”,也是必盖的。

长方朱文印的“石渠宝笈”,圆朱文印的“石渠定鉴”、方形白文印的“宝笈重编”、方形朱文印“石渠继鉴”,凡是归类到他那本收录不少假货的书里宝物,这些都必须盖,相当出入关签证。(想想那些文物无论真货假货,一下子多这么多狗皮膏药,都挺惨的。)

长方朱文印的“三希堂精鉴玺”,乾隆有个专门存放文物的三希堂(后面详说),这个章是准入证。

“十全老人”,这刻章的夸赞自己的,说乾隆是个十全十美,没有缺点的老爷爷。

“宜子孙”,希望自己的家业长久,子孙世世代代富N代。你想得美呢你!

“太上皇之宝”,乾隆把位子让给儿子坐,自己做太上皇,还要刻

个章夸赞自己一下。

“五福五代古稀天子之宝”,70岁了,刻个章夸一下自己。

“八征耄念之宝”,80岁了,再刻个章夸赞下自己。

……说乾隆天下第二自恋,真没人敢认第一。

这些章的可怕之处不仅仅在于多,还在于大。比如“乾隆御览之宝”就是头号重器,硕大无比,可以霸占整个屏幕。这些无敌印章,乾隆一般盖章,都是至少8个一起上。

你问乾隆这些章盖在哪?

哪都盖!能盖的都盖。

乾隆找人给自己画朝服自画像,末了盖印章。

一说起中国古代书法家,大多数人脑子里首先浮现出的是王羲之、王献之两父子。这两父子,加上王珣,全遭了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代表的“三希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都被乾隆一通乱盖,七八十个章。

太多了吧……

乾隆:“什么?你说朕盖得多?1000多个章朕可是只挑了不到100个盖。”

你赢了。

乾隆:“嘿嘿,盖完了,好像还有空白的地方,那朕就开始写读后感心得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