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2 / 2)

要再一次去攻打辽国,哼,找那些契丹蛮子报仇雪恨!他准备了超长时间,可以说是集合了大宋所有的精锐将星。吸取前次失败经验,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兵分多路,每一路都是SSR卡级别重将,赵匡义亲征坐镇,史称“雍熙北伐”。

结果再一次被脱了裤子。

“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其中***主将杨业最惨,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这位杨业便是杨老令公,虽然历史上他的儿子皆得善终,但后来戏剧文学非要给杨家编了个大虐的BE结局,说杨业

带着7个儿子去攻打辽国,结果“七子去一子还”,以后打仗只得杨门女将上场。

而《杨家将》等诸多小说、戏曲影视题材里的反派**OSS潘美,也因为这次北伐失败背上了不属于他的历史黑锅。其实潘美本是宋初名将,打南汉时,虚实并用,声东击西,多次以少胜多。伐南唐时,舟楫未具,挥众涉水,大破唐军。可到了雍熙北伐,潘美已是66岁的老将,失了许多锐气,官至晚年,也不愿意得罪赵匡义的“红人”王侁(当时的监军,太监,宋代打仗都喜欢让太监做监军)。

一声叹息。

总之,赵匡义一败再败,终绝了大一统的心思,就在家宠幸宠幸后妃,接见接见使臣。

这里得特别提到高丽和日本。

大宋之前同高丽关系还行,但没想到高丽居然是骑墙派,见辽国厉害竟跟了辽国。小负心汉,宋朝再也不理高丽了。

而日本,在赵匡义时期,派了使臣奝然来朝。

赵匡义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接见了他:“小然同志,你好呀。你们那里现在是什么朝代呀?”

奝然:“回陛下,我们现在是守平天皇时代。”

赵匡义:“小然,你可能没弄明白朕的问题。朕问你们那是哪个朝代?不是问哪个皇帝。”

奝然:“就是守平天皇的朝代。”

赵匡义:“你这孩子,沟通咋这费劲呢?朕问的是朝代,比方现在是宋朝,之前是唐朝。不是问皇帝,朕是皇帝,之前是朕哥哥太祖皇帝,朕和哥哥都属于宋朝,明白了吗?”

奝然:“不是太明白。”

赵匡义心道,日本人理解有问题。

两人来来回回沟通了好多遍,才弄明白,日本没有朝代一说,天皇万世一系。

赵匡义:“哇塞,好了不

起!”然后赵匡义就让大宋和日本做了朋友,友谊持续两百多年。

赵匡义到了晚年,身体不行了,开始思考起把遗产留给哪个儿子的问题。

上回,我们讲赵匡胤时提到过,赵匡胤有狂躁症,并且这种疾病很可能在宋皇室中遗传下去。其中患病的就包括赵匡义的大儿子赵元佐,这个人疯起来一把火把皇宫烧了。

赵匡义:“不能把遗产传给他,不然再一发病,把江山都烧了,全天下火光通天。”

赵匡义开始考虑,把遗产给二儿子赵元佑。

心动不如行动,说着就让二儿子改名赵元僖。

赵元佑:“爸比,这是什么操作?”

赵匡义:“记住你现在是元僖了,让校对帮你把‘佑’字改改。”

赵元僖命不长,还没活到做皇帝,就在赵匡义前面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赵匡义那个悲痛啊,罢朝五日,并写下《思亡子诗》。

然后又得重新思考遗产传给谁。

但此时赵匡义已经病入膏肓(就之前打辽国受的箭伤,一直没治好),没多少时间了,于是召了宰相寇准入宫,问:“寇准老儿,朕该立哪个呀?”

寇准向他推荐了三儿子赵元侃,赵匡义说好,给儿子改名赵恒。

不久赵匡义去世了,赵恒继位,这便是宋真宗。

很可惜,也可叹,赵恒其实也遗传了精神病(晚年发作了),但他的表现却不是狂躁,而是恐惧,非常严重的恐惧症。

这是因为“雍熙北伐”大失败留下来的恐辽症。

而且因为自赵匡胤起,宋朝皇帝一边倒的抑武重文(赵匡胤武将出身,却最瞧不起武将,真是干一行恨一行),再加上杯酒释兵权导致的“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教练和队员互不认识,这团队合作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