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2)

赵祯惊了,说这一筷子好几十贯钱,朕吃不下!撤了撤了,朕不吃了。

有一次出游,太监发现赵祯走几步一回头,但又不说话,不明就里,但应该不是爱上了太监。回到宫里,赵祯跟妃子说快给我水喝,渴死了。

妃子问:“陛下怎么不路上跟太监要?”

赵祯:“我回头看了好些次,没见他们带水壶。要是被管事大太监知道了,他们肯定要受到处罚,所以朕没问。”

但另外一次,赵祯同宫女太监赌钱,输得挺惨,赵祯居然着厚脸皮把钱要回来了一半,还振振有词这钱不是给朕要的,是给大宋子民们要的。

还有一次,赵祯告诉大家,他昨天晚上在宫中祈雨,后来果然有雨,都打湿了赵祯的衣服。后宫嫔妃劝他避雨,他不听,祈雨祈到雨大,才避雨。这件事不想让外人知道,只后宫和你们知道,嘘……

大家能说什么?只能说“皇上如天之德”,心想陛下戏过了啊……

大臣去看赵祯,发现皇帝寝宫用的床帐、垫具都是MUJI风,赵祯理由是百姓血汗钱不可以随便浪费。

“丙戌,中书、枢密院奏事于福宁殿之西合,见帝所御幄亦、裀褥皆质素暗弊,久而不易。帝顾韩琦等曰:‘朕居宫中,自奉正如此耳。此亦生民之膏血也,可轻费之哉!’”

上头这件事是赵祯晚年发生的,其实也没多晚,40多岁身体就不行了。经常无故晕倒,一昏好多天。

嗯,大家还记得宋皇室的家族病吗?

大臣们很着急啊,急赵祯没有儿子,没有储君。

在大臣们的督(逼)促(迫)下,赵祯认了室子弟赵宗室为养子,立为储君。

回后宫后有左右问他万一之后生了亲生儿子怎么办?

赵祯泪流满面:“认都认了……”

赵祯不甘心让赵宗实当太子,赵宗实还不想干呢!

圣旨颁布后,赵宗实躺家里上表辞让,皇帝再下诏,他再辞,连着辞了18次。那时候写这种稿子要给秘书润稿费,一表十金,赵宗实的秘书写了18篇大赚一笔,提前实现了财务自由。

赵宗实的情绪也来源于童年阴影,他小时候就被接进宫了,交给曹皇后抚养,虽没名分,但实际意思就是准备当儿子。

过几年,赵祯亲儿子出生,赵宗实就被打发回家了。

再过会儿,赵祯儿子死了。

又想起赵宗实。

如此反复。

所以最后赵宗实被接进宫当太子时,他还嘱咐旧家的人:“帮我好好照看着啊,屋子别卖了!没准过两年皇上有儿子,我还得回来住呢!”

赵宗实终究是没回来,赵祯驾崩了,谥号“仁”。他活了54岁,在位42年,是大宋历史上当皇帝最久的一位。

举国哀悼,百姓们都自发披麻戴孝,那个哭啊,据说烧纸烧得灰和烟都遮住了天空。百姓评价赵祯,“诸事不会做,只会做官家”,永远是大宋的皇帝。

当时的辽国皇帝是赵祯的网友和粉丝,很崇拜赵祯,说“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还曾找赵祯讨要了一幅真人写真画,光明正大藏小柜子里。辽帝听说赵祯死了,哭了,要给他立祠。

赵宗实改名赵曙,即位了。

赵曙活得更短,三十几岁就挂了,在位时间只有5年。

五年里有一年半时间,他都在和大臣们撕一件事:到底该叫自己亲爹父亲还是大伯?那些年,这个问题比薛定谔的猫还难解。

这场皇帝和有关部门讨论生父名分问题,持续18

个月的论战,史上称为“濮议”。

赵曙不仅名分问题上一根筋,而且是一枚痴情种子。

他小时候入宫,认识了赵祯曹皇后姐姐的女儿高滔滔,从小青梅竹马,16岁即聘高滔滔为妇。赵曙做皇帝,高氏自然成了皇后,两人生下四子四女--也是赵曙的全部子女。

赵曙没有其他妃嫔,“左右无一侍御者”。

皇帝只有一个女人,肯定会被大家反对啊,升级的曹太后就第一个站出来说不妥,让赵曙临幸宫人。高皇后听了,一噘嘴巴,说:“去跟太后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赵祯在时,长辈们都喊他“十三”,赵祯封他为团练使。

八卦总是传千里,这话传出宫去,成为大家的笑料。赵曙却不在意,严格遵照老婆心意,跟养母曹太后对抗,对太后提出的“让皇上多亲近美女”的指示不屑一顾。

伉俪情深,可却不能共白首,赵曙去了,独留下高皇后升级太后,儿子赵顼登基。

赵顼是位热血青年,脑袋里只有两个字:改革。

一天到晚就想做改革的****。

宋朝官僚机构臃肿,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邻国的大量岁币,导致财政年年亏空,公元1065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