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 2)

经赤字1750余万。赵顼觉着,要想富国强兵,必须变法革新。

当时有一个人非常支持赵顼的理想,这个人就是王安石。君臣一拍即合,开始搞“王安石变法”,包括三部分: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这可是自战国“商鞅变法”后,隔着一千年,中国的第二次巨大社会变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的许多观念十分超前,也许再过个几百年,上千年来用,就不

会遭受太多异议。但在那个时候,旧党对变法是一片反对声。

朝野上下,全是指责和谩骂,“以富国强兵之术,启迪上心,欲求近功,忘其旧学”。

赵顼是位改革派,还是位愤青,谁怼变法他就怼谁,全心全意支持王安石,甚至不惜同亲兄弟和亲妈决裂,大家都觉得他走火入魔了。

赵顼自己则觉得身边人全走火入魔了,什么事都要同他作对。

“快意事便做不得一件!”

国内变法热火朝天,国外也开始打起仗来,先打交趾,然后打西夏。

赵顼打西夏时恐惧症就复发了,他在交界修筑永乐城屯军,想要困住西夏军。不料西夏出动了30多万大军围城,永乐城失陷,损失民夫工匠20多万。

战报传到京城,赵顼正上着朝呢,当着文武百官放声大哭。

从此,赵顼也同列祖列宗一样,失去了斗志,纳贡和议吧!

仿佛宋室魔咒,赵顼也没活过40岁,38岁就挂了。

高太后这会儿还在人世,级别往上又升了一级,成为太皇太后,辅佐9岁的新任小皇帝赵煦。

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新法,重新使用旧法,“凡熙宁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现在是旧党代表司马光主政(在赵顼活着时他的任务是编《资治通鉴》),史称“元祐更化”。

赵煦做什么都得听太皇太后的,“举而仰听于太皇太后”。9岁登基,一直到17岁,就没亲政过。

太皇太后对赵煦的亲生母亲朱德妃(以前是个小侍女,生了两位皇子一位小公主才被封妃)也不太好。赵顼刚死那会儿,朱德妃护送神宗的灵柩前往永裕陵,途经永安。当时的大臣韩绛正

好担任河南知府,就亲自前往永安迎接灵柩。朱德妃走在后面,韩绛也去迎接。

高太后知道了,勃然大怒,说韩绛是先朝大臣,朱德妃凭什么受他的大礼,心里没点数吗。

朱德妃都给吓哭了,拼命谢罪。儿子是皇帝,也不给她封太后,只是太妃。舆盖、仪卫、服冠的等级都要比皇后低,更别想达到太后等级了。

一般青少年遇到这类专制的家长,大多会走叛逆极端。小正太赵煦也不例外,压抑着、蛰伏着、消极抵抗着。

有一次高太皇太后问他:“孙子,你怎么老不说话?”该不会是个哑巴吧?

赵煦说:“奶奶您话都说完了我还说什么。”

“宣仁在宫内语上曰:‘彼大臣奏事,乃胸间且谓何?奈无一语耶!’上曰:‘娘娘已处分,俾臣道何语?’如是益恭默不言。”

等到高太皇太后去世,赵煦:“哈哈,看我的了!”

陛下,看些什么呢?

赵煦:“看朕坚定跟随老爹的步伐,同奶奶高太皇太后的残余势力做顽强斗争。下面,怼人开始!”

此时司马光已经死了6年了,赵煦不管,仍旧追贬司马光。

棺材里躺着的司马光:“小陛下您这就差鞭尸了?!”

赵煦:“哼,不怕告诉你,朕连奶奶都想追废!她是‘老奸擅国’!”

众人(赶紧拉住赵煦):“小陛下别冲动,别冲动……”

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统统贬谪!越远越好,岭南远,就放到岭南!苏轼:“唉,还好岭南有新鲜荔枝,吃货到哪应该都能活得下去。”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不经意”就辗转全国,写下众多名篇。

接着,改革派们,别睡了,都起床上(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