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你是妈的宝贝(1 / 2)

农家忙碌,这件事谁也没放在心上。

趁着雨季还没过去,叶明月又上了几趟山,每次都要满载而归。

老叶家这段时间,养的山鸡比家鸡都还要多了。

每家每户能养的家畜有限制,但从山里抓来的一般没人管,即便是有检查的来了,杀了也不心疼。

芳妮儿他们几个高兴地都要疯了,每天就守在鸡窝旁边,两眼放光地盯着那些鸡。

叶小姑在镇上找了个对象,两人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于是回家的时候也少了。

上一次回家的时候,看见家里的变化,也是吓了一跳,直呼叶老三捡了个宝回来。

叶明月给老太太说,她想多采些蘑菇,晒干了,等到雨季结束的时候拿到镇上去卖给山货回收站的,老太太也由着她折腾。

孩子有想法,这是好事。

只要不进深山,就在外面走走,老太太也不会管她,反而乐见其成。

这种放养式的教育与叶明月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有刘晓芸理解不了。

每天叶明月早起时都心疼地望着她,也不开口,只默默地替叶明月准备上山用的东西。

她知道自己这个闺女本事大,是神仙庇佑的,但她就是心疼。要是她和叶老三俩有本事一点,闺女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叶明月是不知道刘晓芸的愧疚,每天山上山下跑得不亦乐乎。

九月,刘晓芸打算趁着秋收前最后一波空闲时间带着叶明月回趟娘家。

刘晓芸娘家在坪山坳,虽说是和兴华寺村邻近,但正儿八经要来回一趟,也得大半天工夫呢。

再加上叶家这些年过得也不如娘家好,每次刘晓芸回去,不仅带不了什么东西去孝敬老人家,反而还次次被塞些这样那样的好东西拿回来。

叶老三重面子,不想让人说他总是拿媳妇儿娘家的,吃软饭,所以对去丈母娘家也不是那么热忱。

刘晓芸体谅丈夫,再加上劳动任务重,因此也就是爹娘祝寿,或是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去那么几次。

是以,到如今,叶明月已经来叶家大半年了,刘家都还不知道这件事。

这次回去,刘晓芸一是为了让孩子见见她姥姥,认认门;二来啊,也是见现在手里有几个钱了,想给老人家买点好的,回报他们这些年的补贴,也为老叶家挣挣面子。

坪山坳那边老有人说,刘家闺女儿嫁出去了还回来吃老子,她也是知道的。

叶老三对去丈母娘家这件事情,心里还是有隔阂,就不和叶明月她们一起去了,刘晓芸也不强求。

上次卖米的那些钱,刘晓芸还放在箱子底下,一分没动。

她跟叶老三商量了一下,决定拿五块钱出来,给老人家扯几尺做衣裳的布,再去镇上买二斤高价猪肉,给几个兄弟家的孩子称点糖果什么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叶家的票证和钱都在叶老太太手里握着的,虽然偶尔也会给两个儿媳妇一人三五毛的,或者是一些糖票布票,说给孩子买点东西,但那些也实在太少了。

在这个年代,没有票,再有钱都白搭!

叶老太太虽然更喜欢叶老三这个小儿子一点,但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对待,给两个儿媳妇的东西向来都力求一致。

之前刘晓芸没有孩子,拿着糖票也没什么用,后来有了叶明月,又是个自带口粮的,所以票都省了下来。

刘晓芸把手里的票凑了凑,只够买八两糖的,布票是挺多,但她要留着给叶明月做新衣裳,不能用,肉票就凄惨了,连一两的都没有!看来这趟去黑市是避免不了的了。

叶明月有些兴奋。

黑市可是大部分年代文主角发家致富的第一站啊,要不是她年纪太小,早就去领略一番了。这下可算是有机会了。

既然要去黑市,那就要早点走。

将将过四点,刘晓芸就把睡得迷迷糊糊的叶明月从床上拖了起来。

看着直打哈欠的闺女儿,叶老三心疼得既是抱又是亲的,恨不能把闺女儿和媳妇儿全都留在家里,一个也不准去。

可是媳妇儿归心似箭,他是连口都不敢开,更别说是阻拦了。

刘晓芸找了个大背篓,把叶明月放在了背篓里,又从家里拿了一件厚实的大衣给她裹住,这才出了门。

虽说现在天气还算暖和,但一早一晚的,还是容易受凉,她可不想看到闺女吸溜着鼻涕,苦着脸喝药的可怜模样。

叶明月其实已经醒了,就是睁不开眼睛。

只知道她妈把她从床上挪到了背篓里,背着她好像走了好久好久,背篓一晃一晃的,像摇篮一样,没一会儿,她就又睡了过去。当她醒来时,刘晓芸都快走到镇口了。

“妈——”叶明月软软糯糯地喊了一声,扒开大衣,探出小小的脑袋来。

刘晓芸知道闺女儿醒了,怕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