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1 / 11)

靖江帝默默注视着这场辩论,林小风直言无讳,尽管己方看似鲁莽直接,但武人的初衷仅仅是为了忠义赴汤蹈火,行事不拘泥于繁琐规矩。他进一步责备文臣过于拘泥,无法理解武人的治军理念。靖江帝听着这些话,心中的好奇心被点燃,要求林小风详述他的观点。

林小风巧借剑意设喻,首先问白永元如何看待剑,白永元答道剑乃君子品德的象征,刚直不阿。随后,林小风又向谢洪信抛出同样的问题,谢洪信却答曰:“不过是一块铁罢了。”林小风由此引伸开来,揭示武人思想的直接简明,不受文人复杂哲学束缚,强调剑只是达成目的的工具,不必赋予过多的道德寓言。众多武术的实质在于杀人技巧,一旦过分修饰,就会偏离本质,可能导致行动迟缓,效率降低。

靖江帝听罢,对林小风的观点表示认可,同意他调整训练方式,期盼锦衣卫能名副其实,不负皇恩厚待。尽管文臣们对此颇有微词,但靖江帝更看重实效,而林小风恰恰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应对得宜,恰到好处。

此刻,古达基的伤势渐趋严重,亟需救治,靖江帝立即指示侍从将他送往医馆。对于古达基此次的表现,靖江帝内心略有失落,同时嘱咐林小风继续严格操练其他兵士,他自己则决定前去探访另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陆印生。林小风提出有要事需要与靖江帝单独商讨,靖江帝爽快地接受了邀约,两人便一同离开了喧嚣的演练场。

随着靖江帝离去的背影,这片演练场上的风云变幻似乎并未停歇,反而引发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而林小风对于武道精神的理解,以及他对锦衣卫未来发展的构想,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步渗透进每一个成员的血液中,成为他们捍卫皇权、维护和平的力量源泉。

靖江帝领着林小风穿过熙攘人群,一路来到了一处幽僻静谧之地,脚下落叶无声,空气宁静得几乎能听见心跳。他站定,那双深邃的眼眸紧紧盯着林小风,话语低沉得如同夜幕降临前的最后一抹霞光:“林爱卿,可是有要紧且不便公开之事,亟待与朕分享?”林小风闻此言,面容瞬间浮现出愕然之色,正欲开口,却突兀地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一名官吏疾步赶来,这让靖江帝与林小风皆是一惊。林小风急忙询问何事如此紧急,那官吏弯腰低头,毕恭毕敬地禀报,他们查找到了关于免死铁券的历史记载,自靖江帝登基以来,共计发放了三十四张免死铁券,而令人惊骇的是,这其中竟有二十家因为触犯滔天大罪而惨遭灭门之灾。林小风听闻此消息,脸色瞬息间变得苍白如纸,而靖江帝的脸色也随之沉郁如浓墨泼洒。

林小风竭力为自己澄清,声明这只是源于对历史真相的好奇,未曾预料到持有免死铁券者竟有超过半数未能幸免于难,更糟糕的是,此事恰巧被皇帝撞见。靖江帝勃然大怒,痛责林小风多疑,质问他如何看待这免死铁券背后所承载的信任与尊严,并且强调,自他登上皇位以来,从未滥用职权枉杀过任何一位持有铁券之人。林小风心中惶恐不安,急切地解释,他纯粹是想深入研究铁券背后的历史脉络,没有任何对皇权威严的冒犯之意,然而靖江帝的怒气并未因此消减。

在慌乱中,林小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希望将铁券珍藏在家,以昭示家族荣耀。靖江帝闻此言,脸色越发阴沉,认为林小风言行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他果断下令林小风必须归还铁券,林小风却恳求皇帝准许他保存铁券,靖江帝怒气冲天,重重地拍了拍林小风的肩膀,严正警告他此后再不可有类似行为,并宣布鉴于林小风的多疑与猜忌,将扣除其部分俸禄以示惩戒。林小风在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低头认错,然而,他紧接着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求婚请求,希望迎娶公主为妻。靖江帝闻此,愕然之余,斥责林小风脸皮之厚。林小风真情流露,诉说了自己对公主的深情厚意,靖江帝虽对其执着情感有所动容,但在近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背景下,决定暂不答应婚事,而是要求林小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意。

林小风满怀遗憾地离去,人群散去之后,他立即着手布置部下对各个千户所实施严密监控,并决定接纳各方送来的礼品,视为各方对他释放友好的信号。繁忙的一整天过去,身心疲惫的林小风回到了家中,得知又有官员送来贵重礼品,他毅然决定全部接收,以备未知风险之需。尽管身体疲惫不堪,林小风的头脑依旧保持着高度警惕与深思熟虑,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廷之中,每走一步棋都需精细布局,每一份资源都不容轻易抛弃。在这无声的夜晚,林小风坐在书房中,灯光下的身影孤独而坚定,他知道,未来的路途还将充满更多的坎坷与挑战,而他,唯有以智慧与勇气,步步为营,稳步前行。

数日光阴荏苒,林小风的府邸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的拜访者带来琳琅满目的礼品,仿佛整个京城的繁华都浓缩于此。他站在府门前,脸上泛起的笑容无法遮掩内心的欢喜。过去,身为一方官员,对于下属和治下的百姓偶尔送上的一些薄礼,他坚守清廉,常常推辞不受;而今时不同往日,面对同僚们络络不断的馈赠,那种被人重视与追捧的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