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复国之战(1 / 2)

[大汉708年,周元安抚了内部,决定发兵攻打汉国,他需要彻底消灭汉国来向世人证明他建立新朝的正义性。]

[此刻,汉国内部已经恢复了秩序,七人内阁再度成立,而你也意外的成为了内阁成员之一,据你所知,和已经闭关的天师有关。]

[面对新国的大举进攻,汉国内部人心惶惶,不少人心生退意,你知道这些情况后,和其他内阁大臣交流后制定了新的政策。]

[既要安抚内部,也要重建军队,但眼下汉国缺少时间,这时你提出了联络太平道的建议。]

[圣唐入侵,太平道也受损严重,之后周元复辟帝制,自然和太平道闹翻,如今益州被圣唐军队占领,太平道同样需要盟友。]

[而且另一方面,黄天的信仰在大汉根深蒂固,和太平道联盟之后,可以借助太平道的力量在新国内部发展义军,消耗新国的实力,同时拖延时间。]

[内阁同意了这一要求,你亲自作为使者见到了太平道的教主。]

[太平道教主是一个极为精明的人,他甚至对黄天没有丝毫的信仰,但是面对如今的局势,他也知道只有和汉国联合,太平道才能坚持下来。]

[双方达成协议,太平道帮助汉国发展义军,而汉国则立太平道为国教,太平道教主为国师,黄天为至高神。]

[双方联合起来。]

[周元的日子并不好过,大汉之前积累的工厂设备和熟练工人都被圣唐和文宋搜刮走,而为了获得军队和世家的支持,他又许诺了大量核心利益,导致他虽然成了皇帝,但新国境内依旧有大部分地区和诸侯不听号令。]

[好在他的谋士给他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号召诸侯讨伐汉国,借此消耗地方诸侯和汉国的实力,而他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地方上的诸侯自然也看穿了周元的计划,但他们是新朝的官,自然不可能臣服汉国,和汉国本身就是敌人,但让他们白白去和汉国去打也不可能,于是大部分都只派出几百个老弱病残的士兵应付一下。]

[周元知道情况之后气的大骂,更不敢动用自己的直属军队。]

[也正因此,汉国做了大半年的准备,而新国那边居然连征讨的军队都还没有凑齐。]

[当太平道将这一情报传递给汉国,内阁内众人一同松了一口气,你更是点出了新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本质,周元此人外不能守护国家尊严,内不能获得民心支持,完全只是依靠手上的军队和圣唐文宋两国的支持,根本不足为虑。]

[如今汉国最重要的是恢复生产,收复失地,趁现在圣唐和文宋还在消化掠夺的工业技术时变得更强,不然等到圣唐和文宋消化了这些知识,开展工业化后,汉国将失去失去最后的机会。]

[大汉709年,你开始负责汉国的工业重建工作,根据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你重点发现煤炭、石油和钢铁三大产业,同时你带领工匠点出了火枪和大炮技术。]

[吸取之前周元背叛的教训,你建议在军中推广爱国主义教育,甚至可以借鉴太平道的一些经验。]

[如果是过去,你的这个意见绝不可能通过。]

[而现在,有周元这个例子在,再加上大部分世家都投靠了新朝,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大汉的死忠和绝不可能投降的那一些人,最终通过了这一建议。]

[军队的思想建设你只提了个建议,没有太多关注,不过你知道,当军队有了信仰,那就有了灵魂,也将会迎来新生。]

[在一次炼钢厂事故中,你冲进火海救下了十多个被困的工人,面对生死关头,你打破了极限,炼髓成功,踏入大宗师境界。]

[大汉710年,杨宪传来情报,周元邀请了新国境内几个大诸侯参加宴会,虽然目的未知,但是很有可能是想要收编这些诸侯。]

[一旦让周元成功,那么周元将有能力整合新国上下,对此,内阁下达了全力阻止的命令。]

[内阁并没有把全部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一方面,同时也准备调动军队收复失地。]

[当火枪和火炮出现后,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改变,哪怕是普通人,只需要十几把枪也能打死一个先天武师,过去坚固的城墙在火炮面前更是薄如纸片。]

[如果不是军队数量不够和工厂生产缓慢,汉国早就开始收复失地,而现在经过一年的训练,十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还有十万大军已经装备了一半。]

[就在周元和其他诸侯一起开yb的时候,汉国的复国军队出征了。]

[大汉711年,复国军队收复了北方最后一块失土,并且击溃了武周的军队,只剩下蜗居在南方的新国,但圣唐和文宋再次出兵边境,似乎又一次想要坐山观虎斗。]

[不过装备了火枪火炮的军队并不惧怕战争,纵然敌人能破解这方面技术,但是想要大规模生产却需要不少的时间,足够复国军队收复失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