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巷里桂花糕(1 / 2)

分给沈芜的两间厢房在养鹤堂的西面,带一个朝北的巴掌大的独立小庭园,庭院的一面是养鹤堂的院墙,沿墙的石桌上排列摆放三十盆盆景,有黄山借韵,独卧寒江,高山流水等等,姿态各异,各有千秋,如三千小世界,十分壮观。

厢房入口处,东面的角落坐一高耸云霄的太湖石,与从生的观音竹意趣相应,西面角落是一棵百年桂花树,单树干,值而峭,树冠很大,树下围了石圃,傍晚可以坐在下面乘凉。

这小院与她年少家中的院子很像,不过她家的窗下是一条河,每天早上河上有好多条小船排成排,组成一个小集市,卖菜的卖早饭的卖鱼的,样样都有。

沈芜推开西厢的窗,找旧时的景,竟真被她找到了。

窗下不是河,而是鲁镇东街辐射出的一条小街巷。不若东街气派,但比东街热闹亲切。这条街叫桂花巷,巷子比东街窄一半,两边铺子小而精,食铺酒肆居多,也有裁缝铺,绢花铺,南北杂货铺。

夜还不深,沈芜瞧了一眼妆台上的时漏,才至酉时,包子铺还在蒸包子,烤串店还在卖肉串,豆腐店还在炸豆腐,酸的臭的,香的甜的,热的冰的,全是她熟悉的味道,这味道像极了船市,更像大学后门的黑暗料理一条街。

好吃又便宜,学生的最爱。

桂花巷此时的人流比白日多,沈芜眼尖,一眼看见在糕饼铺前停留的燕娘,她挥挥手与她打招呼。

燕娘一侧脸也瞧见了她,跑到窗下来,笑道:“沈姑娘可有想吃的我帮你带。”

沈芜从身上摸出五文钱递给她:“我要桂花糕。”

兴许是瞧见桂花树和桂花巷,就想吃桂花糕了。

“沈姑娘真会挑,三娘家的桂花糕可是全鲁镇最好吃的,她正巧起了一锅。”燕娘笑着跑去帮她买。

燕娘买的是槐花酥,两人一个在窗内趴着,一个在窗外趴着,一起吃。

燕娘瞧她吃得很香甜,很美味的样子,不解地问:“沈姑娘,你没吃饱吗?”

沈芜笑:“点心是装在另一个肚子里的。”

惹得燕娘也跟她笑起来。

两人本就差不多大,聊得也都是家常琐事,很谈得来。

沈芜问:“燕娘,你之前说,你是被你爹卖给人牙,人牙再将你卖给陈府的,那你的身契能赎回来吗?”

燕娘说:“像我这样从外面买来的丫鬟,到了年岁,小姐会在府内帮我们安排一门亲事,若是不愿意的,也可以赎身契回家。不过我爹想让我嫁给府里的管事,这样能省一笔嫁妆钱。”

沈芜点点头:“那你得自己多存些钱,等有了钱,以后说不定能多条路呢。”她在她耳边偷偷说道,“我存了有三十两。”

燕娘:“有这么多!”

沈芜:“我想一年存下五十两,到我十八岁,就能存到二百两,到时无论我想嫁人还是想自己开个小铺面,都能行。”

燕娘知道,沈芜一个月的薪俸就有二两八百文,一年存下五十两并不多难,她的月钱也有二两,但是她要往家里送一两半,所剩不多,她又贪嘴,爱热闹,根本存不下来。

沈芜看她发愁,说道:“我最近有件事要做,你帮我的话,我答应你,事成之后给你分红,怎么样?”她讨好地递了一块桂花糕到她嘴边,“不是干坏事。”

燕娘:“那你是要做什么事?什么事是我能帮忙的?”

沈芜:“非你不可。”

燕娘被她说得不好意思,笑得腼腆,没有马上答应。

沈芜想了想,问道:“我在鲁镇上卖金银花,卖出高于常价的数十倍,这事儿你听说过吗?”

燕娘是丫鬟,常常有机会出养鹤堂去街上逛,当然听说过,不过她只知是个渔利口来的姑娘和婆婆,没想到就是她。

“原来是你啊!”

沈芜:“没错,就是我。嘿嘿,我想做的事,也跟卖花差不多,不过这次我想卖茶,再买些地。”

市井中早就将她的事传得神乎其神,有的人甚至开始效仿她卖花卖谷子卖菜,都没有学得她的精髓,自然也没有赚什么钱。

如此燕娘见到真人,两人还如此谈得来,她还拉她一起赚钱,她当然一百个愿意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卖花的传奇,燕娘问了她许多问题,吃完了糕都不愿意分开,沈芜笑着说:“不然你今日就和我睡吧。”

她将窗户开至最大,让燕娘攀着她的手劲,跳上窗台,翻进屋内。

屋内正是沈芜的卧房,窗下即是一张美人榻,方才沈芜就一直跪在这张美人榻上与她聊天。

燕娘:“这间房还是我收拾的,早知道晚间我也要睡在这里,就该多摆一套枕席。”

沈芜:“千金难买早知道。”

两人又笑了起来。

燕娘第二日就抽空帮沈芜去何府送信。

她自报是陈府陈二小姐